實證學
毓芸(南西)為了確實執行21天斷食,前來懇談,希望強化自己的動機。
認識她四年多,熟知她生活中不缺乏的元素,最常聽到的是飯局和旅遊。
她所擁有的是很多人極度羨慕的,可是很多人所擁有的卻是她迫切想要得到的。
問我好了,問我希望不希望過南西目前的生活方式,我很誠實回覆不希望,或許三年之後的想法會不一樣。
至少,目前必須專注做好自律養生的推廣和教育工作,暫時不容許自己太悠閒。
或許因為如此,上蒼才不斷給我新的考題,也因為如此,保持一定的思考活力成為支撐我從事教育的動能。
和南西溝通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是「我們所談的斷食不是一門知識」,「它需要自己去驗證」。
真相是:別人做過的都是別人的,自己做過的才是自己的。
打從我開始坐在電腦前面撰文,每一本著作的完成都在傳遞一個重要的訊息,訊息的主題是:請務必為自己找到執行的動機。
在動機出現前還有一段思考的過程,思考的是淨化養生和你自己的關係。
很多人經歷過這些過程,可是在熟練後卻忘記了這些過程,這裡要強調的重點是不論多麼有經驗,你都需要一個全新的目標。
先說完全不願意改變的大多數人,因為不曾好好思考那個值得被期待的目標,當然就不會有改變的動念。
重點來了,要如何維持隨時都有一個全新的目標呢?答案是你得願意扮演小老師,設定好自己可以輔導的對象。
我個人的成長過程記載著扮演老師角色的心態轉變,每一位老師都必然在工作中體悟到這份工作既利人也利己的優勢。
備課和授課是工作,成長收穫最大的是授課者,從助人的角度點綴出扮演講授者的成就感。
所謂成就不指名利,是從提升他人所得到的一種心理療癒,是從進步的氛圍中所得到的一種情緒處方。
維繫一個重視身體之道的環境並不容易,如果課沒有持續開,文章沒有持續寫,新血輪就不會進來,組織就不會滾動。
《健康是一條反璞歸真的修行路》簽名頁上寫著「健康是境界,不是學問。」概念上就是不斷幫助人的團隊文化。
南西嘗試了多次21天斷食沒有成功,因為她總是落入數饅頭的困境,那種心理素質已經不是喜悅,而是煎熬。
我分享自己設定目標的習慣,就是那個腸道更乾淨、身體更趨平衡的終極目標,讓身體休息,讓身體做該做的事情。
三星期後的新書發表會,多數報名八月份21天斷食的成員都會列席,我們將有簡單的誓師儀式,對自己承諾,也對現場的其他人公開做出承諾。
我把南西的願望寫到文章裡面,期許成為一種另類的公開承諾,所有參與者將集體為她支持鼓勵,成為南西最堅強的啦啦隊。
這趟深斷食旅程之後,南西即將偕同夫婿前往中亞旅遊,她的生活盡是這些不小心就多吃的環境,那是多麼的需要斷食的生活步調。
期許不久的未來,我們有幸聽到南西的21天斷食分享,而且是現身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