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是旅店
家有多種解釋,先定義成「現在居住的地方」。你是一個人在外賃屋居住,你住的地方就是你的家;你們一家子住在一個產權不屬於自己的地方,每個月必須把類似於權利金的房租匯到房東的戶頭,這個地方還是你的家;或許你派駐到外地,公司配給了宿舍,暫時,那也是你的家;還有一種情況,是你借住在親朋好友家,因為你從外地過來辦事,因為你休假到此一遊,只要時間夠長,你擁有屋子的鑰匙,不用懷疑,那裡也是你的家。我的例子,在不是我出生地買了房子住下來,建立自己的新家,戶籍在此,小孩也在此地出生,和居住地有無比貼近感,這個家不需要定義,它是我們親近與居住的窩。
回到家裡,有一個地方和我們最靠近,每天要花好幾個小時與之相倚,從這個角度定義家,那個地方有自己專屬的床,有屬於自己睡眠休息的空間。如果你的現況正是如此,有家、有床、有地方避風擋雨,你是幸運的,至少每天晚上躺下來那一刻,你是有歸屬的,你是放鬆的,沒有意外,生命是美好的。因為工作,三天回家一次;因為上夜班,白天才回家就寢;因為房子是房東的,感覺不到用心;因為工作忙碌,撥不出時間關愛這個家,有多少人正是如此,漂浮在家的意境中,家只是一個盥洗後閉起眼睛的地方,家只是旅店,家變成不溫暖的空殼子。
一旦漸漸失去對家的關注與感覺,地上的塵土多了,桌上的灰塵厚了,牆角的蜘蛛網大了,垃圾桶裡的垃圾滿了,還有,家人之間的互動少了,感情淡了。假想有這樣一個家,成員的生活作息不同步,各自為政的結果,大門只是通道,玄關只是過境,共用一個家,卻各擁自己的家,家有家人,卻完全不像家人,家成了一個冰冷的空間,所以家的定義做一點變更,叫做「現在居住的溫暖地方」。經營家是每一位成員的職責,對家付出真心,你會整理、裝飾、美化,你會清潔、打掃、倒垃圾,想想看,你為你在世界中獨有的空間做了什麼,如果你的人生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如果你連負責任的最基本道理都做不到,你憑什麼住在這個家?
我們應該要關心家人,每一位家人,這是享用家的空間相對的義務,讓家裡乾淨和溫暖,就是家人的責任。我看過乾女兒瑋瑋和幾位教會姐妹一起經營的家,沒有電梯,沒有太多活動空間,四個人擠一間小房間,睡上下舖,她們靠著情感連結,共同建構一個短短時間就可以充分感受到家的氛圍,一個溫暖的地方。對了,家不應該是理所當然,家也不應是順其自然,如果水、電、瓦斯都不需要你負擔,如果你連享受所對應的承擔都沒有,你沒有資格成立一個家,你未來建構的家也不會是家,事實上,你愧對正在幫你經營這個家的家人。
還有一種家,叫做老家,是很多人出生與成長的地方,是記載人生美好回憶的地方,不是忙碌,不是距離,沒有理由,沒有藉口,問自己,多久沒回老家走走了?驛動的心也該有歇息的一刻,告訴自己,安排個假期,回家一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