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不記得曾經一對一傳授斷食心得的次數,或說人數,或者一對二,或者一對三,或者小族群,這是我的工作足跡。斷食需要明確動機,少了動機就不會成功,因為一次成功也不表示絕對成功,為了證明自己做得到而堅持做完,對於自己和身體之間的連結,有可能還只是一張白紙。經驗中,很多人還需要環境的催化,那是一群人宣示一起隔離食物一星期的張力,一起激勵,一起執行,最後一起分享成果。

 

有一種情境是斷食者必須面對的主體,就是孤獨,是自己一個人和自己對話的實境。適應孤獨是養生的學分,不一定必修,有些人早就熟練,不少人具備獨自承擔責任的獨立特質。當你和周圍的人不一樣就形成孤獨的景觀,當別人都在吃而你選擇不吃就會有孤獨的處境,當你的腦袋想著美食而消化道裡面卻只裝載著酵素和水,你或許曾經對身體提出以下的問題:「你真的喜歡這樣的空曠嗎?你真的寧可如此安靜的度過一段時間嗎?」。

 

當你進入斷食的旅程,老師遠離了,同伴不在了,食物的風情消失了,餐館的熱鬧不見了,念頭取向相當程度決定你的體悟和進展。我把斷食的心境回歸到真心和誠意,從頭到尾都不能缺少這兩個元素,對身體真心,對自己夠誠意,孤獨就變成責任,對自己負責是一種能力。在熟練斷食的記憶中,在身體開始回應之前,孤獨是一種能力,真心誠意面對自己的身體是深入養生精髓的態度。

 

為何斷食要連結到孤獨的意境,因為時間拉長了,因為有天數的累積,因為會形成特殊記憶,因為持之以恆後變成一種自信。所以孤獨並不負面,斷食把孤獨淬鍊成一種骨氣,面對病痛的人最需要這種力量,身體從失衡到恢復平衡所仰賴的不會是藥品,是骨氣,是決心,是為自己的健康負起責任的覺知。我從每一位學員的提問和眼神發覺到一種很關鍵的元素,表面上是清楚責任感的落點,更明確的存在是經營孤獨的能力。

 

可是,有沒有人連這一關都過不了?是有的,而且還不少,我不打算提出統計值,因為還牽涉到每個人的生命機緣,或者時候就是未到,或許真有人從來不具備責任感的養成,或許就有人寧可和惰性作伴。人生會有畫下休止符的時候,身體的所有運作都停止之後,就是元神進入下一段旅程的時候,那時候或許突然感覺不陌生,或許依然是落單後的孤獨感。其實我們都熟悉孤獨,我們也都必須經歷孤獨,把身體養好就得好好適應孤獨,那是你和身體之間的單獨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