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走了一年半,父親在這一段時間內急速老化,我不需要這個實例來告訴我這個道理,伴侶有其無法取代的重要性。不再去探討父親的生活習性,也暫時不聲討他那永遠需要他人服侍的人生,我評估父親的人生曲線圖,從他的行業位階去驗證他的人脈素質,從他的人際互動去驗證他的社交品質,從他的人生高峰去驗證他的退休生活,最後,從他經營家庭與婚姻的態度去驗證他的生命品質。簡單探討最後一項,顯然父親處理婚姻與生活的習性和他的職業有關,他的工作是備受尊崇的,他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和古時候的皇帝相比,只差不是妻妾滿堂,他不是揮手就有人服務,也一定是喊人就會有人回應。

 

這樣的人生有什麼問題?我同時認識不少曾經叱咤風雲的退休人士,幾乎清一色面臨沒有健康與沒有人陪伴的窘境,他們其實有預作準備的實力,他們其實可以早早未雨綢繆,為自己老年的每一刻做最好的規劃。我發現人們在忙碌之餘,或者在擁抱尊榮之餘,通常會失去深思熟慮的能力,如果思考是一種基本技能,在得到權位之後,善用腦袋的能力竟然都消失殆盡了。我提出的屬於比例法則,多數人的確在人生旅途中陷入忘掉自己的境界,深入分析,這是忽略掉愛惜自己,自己的人生交給別人來打理的結果,這種態度打從一開始,就注定是一條沒有自我的人生路。我很不願意用沮喪來形容此刻的父親,這是在孤獨之外,旁人不容易感受出來的情緒。

 

如果少了深思熟慮,他們的人生態度當然稱不上成熟,我更深入探索,企圖要找出更重要的生命元素,他們的思考內容利他性強嗎?他們的人際互動存在多少感恩的比例呢?有濃烈雙贏的考量嗎?眼前的一些個案,包括父親的詳實人生案例在內,人品都屬上乘,個性都屬善良,結果不禁令我疑惑,多少也有不勝唏噓之嘆。我還是只好從社會地位與財富實力來論斷,如果謙卑是必要的修為,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再把感恩端出來並肩齊坐,靠個人努力所獲致的成就,靠白手起家才掙得的地位,哪還有謙卑的空間?哪還需要對任何人感恩圖報?這些都屬於我個人的推斷,我一直把沮喪和榮耀放在同一個人身上,中間的連結讓我不解,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每每令人錯愕,我的結論:人生不應該是這樣的圖像。

 

人生不是不能享有榮耀,我們都希望可以光宗耀祖,我們都希望可以榮耀家門,我們都指望人生能夠有功成名就的一天,或者榮耀之前是付出與努力,或者榮耀之後是謙卑與感恩。如果付出、努力、謙卑、感恩是構成榮耀的重要元素,這些因素必須稀釋在人生的片段中,沒有先來後到,不是努力之後收成,不是付出之後榮耀,不是擁有之後享受,不是登上高峰之後鳥瞰。我們在確定應該要好好做人的那一天起,應該早早確認優質人生沒有所謂身段,因為身段就是分別心,身段就不是利他,身段多少巧用了人性的弱點,身段一旦有虛假的地基,注定會出現不堪的結局。如果榮耀之後一定會有沮喪,身段勢必是攪局的要角,欠缺成熟的修持多少也攪亂一池春水,斗膽運用父親的案例來分析人性難堪的呈現,因為這不是個案,是現象。

 

人生不容易經營,除非我們很早就清楚行為與結局之間不可切割的關聯,除非我們很早就知道應該要放大人生格局,長程來規劃與經營。如果榮耀之後一定會有沮喪,我很確定,好比吃太飽的瞬間滿足,那種滿足根本就不是滿足,那種榮耀根本就不是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