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積
突然之間,我對這兩個字特別敏感,其實這是體會,也是進階,因為環境要清幽,心情要清爽,身體要健康,做事要有效率,甚至風水要優質,都和這兩個字「堆積」有關。應該從身體最小的組成單位—細胞來探討堆積,首先,細胞是一個有限空間,就像我們房間的坪數一樣,必須留下通道,必須有充分的活動空間,一時無法意會,想一想裝潢雜誌所呈現的圖片,對了,就是賞心悅目,然後再看看自己的房間,是不是就是差了一級?其實生病的原理就在此,就是試圖在有限的空間之內創造空間,我們的生活模式一直在細胞內堆積廢物,可是我們多半不知道其嚴重性,因為能量缺了,酵素不夠了,水分不足了,最後細胞生病了。
要理解堆積,必須先探究另一種行為,叫做「消費」,以現代人的行為模式來說,或許可以直接稱之為「採購」。狀況就從我們把東西帶回家開始發生,不論你的認知是「收藏」還是「擁有」,在有限的空間中,物品增加了,是增添,不是取代,我們並不常因此而丟棄不需要的物品,道理很簡單,這就是堆積的本質。時間久了之後,現象就比較明顯,可以留意到抽屜滿了,衣櫥滿了,櫥櫃滿了,不得已不影響動線的牆角變成堆積東西的處所,如果對家中類似景象沒有感覺,把空間轉換成自己的身體,腸道到處堆積宿便,血管處處充滿容易造成堵塞的血栓,內分泌傳導總是出現力不從心的干擾,身體的動線多處被非刻意的堆積妨礙了。
有一種心態很容易被誤解,美其名叫做「節省」,換贈品就去排隊,週年慶就去累積點數,大減價就去搬貨,因為東西便宜,因為這樣代表省吃儉用,因為從省錢的動機出發。可是堆積經常有一個問題,其實它只是弊端之一,人腦不是電腦,我們總是忘了東西的存在,從它被放在那個角落的第一時間,到它已經不堪使用的那一天,通常是不小心被發現的那一天,東西唯一的功能就是佔據了一個空間,不管它是不是上頭標示使用期限的食品。類似心態換成在自己身上的行為,一種是「吃補」,一種是「吃藥」,進去而沒有出來,供應而沒有使用,和忙著玩網路遊戲而三天沒上大號,一模一樣。
丟棄不一定代表浪費,資源回收和生態平衡是大自然的基調,上完廁所是一種生理喜悅,丟垃圾是一種心靈洗滌,和體內隨時必須把有毒物質轉換、溶解是一樣道理,反應到健康,反射到生命,它都具備一套基本公式,沒有平衡就沒有快樂,也沒有健康。在有限的空間中,不可能承載無窮的資產,書架、衣櫥、鞋櫃、 雷射唱片架都是一樣,回想一下,節約中是否多出了一些貪得無厭的留置?唯恐浪費是否反而多增添了身體的無謂負擔?有進有出不會堆積,有得有失也不致於堆積,身體堆了一堆東西的人不會健康,家中堆了一堆東西的人事業不會順暢,概念就是想了就令人不舒服的堵塞,麻煩就是動不動捨不得的假節約,堆積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