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開放十分鐘問問題」,這是專業講座現場結束演講之後,主持人請演講者留步後對現場來賓宣佈。我不時扮演講台上那個人,也經常坐在底下作筆記,經驗總是開放發問的前半段好安靜,只有比例很少的人有率先發難的勇氣;可是只要氣氛一熱,接下來主持人就累了,因為勇氣上來了,場面無法控制,一旦碰到一位太過nice的主講人。問題有很多級數,確實消化過演講內容的人可以問出很有深度的問題,可是有一些人習慣問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好像前面的講座沒有發生過,這些經驗促使我思考到問問題的智慧和技巧,其實提問題還真是一門學問。

 

記得學生時代,我不太習慣去打擾老師,不是沒問題,是企圖自己找到答案,不是都懂了,是沒有面子問老師,怕老師誤以為我上課不夠專心;我總以為反正那些勤問問題的同學,功課也沒有比我好到哪裡去,可是年紀大了以後才知,提問題的態度不是反應在成績,是反應在出社會後處理問題的態度,是呈現在與人互動中的成熟態度。其實在今天分秒必爭的世界裡,追根究底也是一種效率主張,從時間與學習成本,把問題的答案帶回家不也是一種節約的方式?如果我是老師,我會希望所有學員都滿載而歸,將課程內容完全吸收。

 

學習一定會碰到問題,人生這條學習道路又何嘗不是?我們都有機會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深思,思考該如何解決棘手的問題,是像把破砂鍋問到底的學生一樣,在第一時間把疑問處理掉,因為沒有找到答案,麻煩的是自己,這種方式不但沒有心存僥倖,也對自己負責;思考問題有兩個方向,一種是自己造成的,一種是別人引起的。問題總是出在那一些明顯是別人的錯所帶來的麻煩,當我們把問題一直追,追到和自己相關的部份,如果自己必須承擔損失,真的都沒有自己疏失的那一塊?真的都沒有因為太過鄉愿而縱容的情況?有時候還真得必須問自己,真的都不是因為自己太自私而推卸責任?

 

有些問題一直重複,因為沒有徹底解決;有時候問題一直發生,因為我們處理問題的態度不對;有時候問題一直解決不了,因為我們沒有勇氣說出真話,因為我們怕得罪人,因為我們只想扮演好人;如果問題真的讓我們喘不過氣,難道不應該反省一下,是不是從頭一開始的人生態度就不對?柯維大師說「成熟是勇氣和深思熟慮的平衡」,哪一個元素值得我們去咀嚼一番?是「成熟」本身嗎?應該不是,因為問題總是現在後面其中一項,不是「勇氣」,就是「深思熟慮」,務必要思考,到底是哪一項,我們對自己太寬鬆了?

 

都沒有問題了,人生還是不會停止發生問題,因為後面的新問題就是老天給我們出的考題,是準備讓人生進階的考驗。人生問題重重,你喜歡嗎?你適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