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教名師的花邊新聞炒得沸沸揚揚,超級補習班的實鏡終於曝光,一兩百名學生擠在一間教室聽課,我無法想像那是什麼滋味,只是懷疑其學習效果。有名的附加價值是有錢,那真是憑本事賺錢,學生一窩蜂,家長一股腦,老師的財富則一飛沖天,有一個字牽動了整個事情的發展走向,就是「名」,這是唯獨人類社會才存在的東西。我相信補習班名師一點都假不得,教得好不好,學生很清楚;考得好不好,家長很清楚;風評好不好,打聽就知道。我看的還是讓人性崩解的那一點,也就是人性的墮落面跑出來攪局的關鍵轉折,一般說「數鈔票數到手抽筋」,我看還不致於,是數到面容變了,眼神也不一樣了。

 

我經常懷疑廠商如何願意花大筆的經費打電視廣告,如果這是一種穩賠錢的投資預算,它應該早已在我們眼前消失,譬如說花一億打廣告,結果多賺了三億,因此打廣告的效應就是知名度的提升,讓名氣累積到一個定點,接著火速倍增營業額。社會上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道理也是透過時間累積出來的倍增效應,市場上暢銷商品的銷售曲線也有所謂知名度的倍增效應,一家成功企業的業績發展也都是從平緩走到大幅上揚。正面看,是格局與事業願景,知名度也好,口碑也好,準確看到未來的發展,才有永遠坐穩龍頭的大企業,可樂只有一個第一品牌,便利商店也沒有人追得上第一品牌。

 

討論一下醫院裡面的「品牌」,你我比較熟悉的字眼是「大牌」,就是那種你問到某大醫院的某一科,然後醫院裡的工作人員就很快反應出來的名字,就是那些你為了見他兩分鐘,必須提早到掛號大廳排隊一個小時,可是你還是頻頻向他磕頭作揖的醫生大人。為什麼大夥都崇尚這麼沒有效益的事?為什麼醫療品質淪落至此,病人還樂此不疲?說穿了,還是知名度誤人,是「名」讓人迷失,不僅崇尚名牌的消費者迷失,追逐名醫的病患迷失,找補習班名師補習的學生迷失,這些名利雙收的人不都也迷失?否則他們兩家的恩怨關我們什麼事?名師找名師劈腿又關我們什麼事?除了它就是社會的警世教材罷。

 

說一則我從來沒說出來的心中事,當年考大學,心中只有一間名校,叫做台大,所以填志願的優先順序變得很單純,聯招會電腦也順我的意,把我送到台大農學院。不瞞你說,當年和我同班的都是名校畢業的高材生,不是建中、雄中、中一中、北一女、中山女或台南一中,我是來自離島的鄉下小孩,在適應台大文化上,以我當年不成熟的心智,其實相當吃力,最後選擇轉學,除了科系考量外,還存在對於超級名校的不適應因素。我承認名校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和風氣,我也經歷過人才濟濟的氛圍,最讓我不習慣的應該是距離感,那是態度議題,是自卑者很容易過敏的過度自信,一小部份就是自傲。

 

「名」可以拿來善用,運用名可以創造更大的名,只是名不小心被拿去濫用,經過誇大和宣染,如果自己就是名,更應該要知所節制,讓追名者真正享受到名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