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父母親,有一個視窗,希望孩子快樂,希望可以盡力滿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喜歡吃的東西,父母想盡辦法滿足,看到孩子開心,自己也就打從內心滿足。我們學習一個全新的視窗,看到孩子的身體,瞭解孩子身體真正的需要,從孩子身體的立場建構價值觀。孩子需要吃嗎?需要;孩子需要吃三餐嗎?或許需要,或許有商榷的空間;孩子需要吃這麼多食物嗎?從身體的角度解析,從身體所設定的恆定系統評估,不論年紀,吃多的傷害遠大於其營養素需求,我們對於身體的認識極度匱乏。

 

瘦不下來的要學這件事,常常減肥又復胖的要學這件事,經常在嘗試飲食療法的也應該學習這件事,好好認識身體的體重設定系統,要知道身體存在一個管理並且監控體重的中樞。這個單位是下視丘,屬於大腦結構中內分泌系統的一環,可是下視丘又和神經系統脫離不了關係,它是一個恆定中心,監控我們的意識、態度和行為。

 

常常有學員反應自己太瘦,再少吃那還得了,再斷食那豈不瘦到剩下竹竿,我總是告知不會,體質改變了,地基不一樣了,身體將重新設定體重基礎,也將重新勾勒身形。這裡存在一個常識,叫做底線,不可能無止境的虧空,不會無限制的消耗,就好比體溫維持在穩定的範圍,那個恆定中樞就是下視丘。當我們試圖一段時間控制飲食以減輕體重,身體以降低基礎代謝率因應之,這就是透過腦袋計畫減重的第一關關卡,開玩笑的說,就是身體不接受我們這種無明的舉止。

 

各位父母親,再回到自己看孩子的視窗,孩子也需要理性認識自己的身體,吃多不被他們的身體接受,強迫他們控制熱量以減重,這種觀點也不被孩子的身體接受。身體有長遠的宏觀,身體期許好習慣的養成,身體的潛能必須有充分能量的支援,身體經營恆定的實力必須被我們日以繼夜的呵護,我們從小到大所累積的習性框架就把身體施展能力的空間給封鎖起來,因為我們被灌輸了三個和時間綁在一起的名稱:早餐、午餐和晚餐。

 

我們從來都不知下視丘還掌管了吃和不吃之間的平衡,在過度密集的吃之後,必須要有相對的不吃,在過度餵食的行為之後需要有可觀的斷食階段。這些年來,經常慶幸自己早已脫離迷宮,可是卻得目睹不停壯大的迷宮,還有堅持在迷宮內迷失的人們。暫停是覺知,也是體悟,是對身體的珍惜,也是疼惜,是對造物的尊重,也是臣服。暫停忙碌,暫停慾念,暫停滿足慰藉,暫停走馬燈式的追逐,暫停吃,暫停烹調,暫停打擾身體,暫停無止境的干擾胰臟,暫停讓時間來管理消化道。

 

按下暫停鍵,回到身體的原始設定,回歸下視丘的原始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