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不曾驗證的事情,你會相信嗎?會的,別人說的,長輩教的,專家指導的,沒有懷疑,我們全都收下。我們相信的是人還是事情,我們相信經驗還是道理,答案是前者還是後者其實不重要,重點是我們的選擇,選擇相信,或許選擇不相信。不相信是選擇,還是反應?是有一把尺阻擋了相信,是一把可以調整方位的尺,關鍵是這把尺這一刻的存在,有習慣的烘托,也有認知的把持。

 

每天要坐在餐桌旁三次,這件事驗證了幾十年,已經沒有所謂相信不相信,這件事存在於生活中,變成全世界九成以上人口的生活模式。不談論相信或不相信,假設問題是對或錯,研判還是高達九成以上的三餐族群投下對的一票,這麼多人都在做的事,哪有討論對錯的空間?已經做了幾十年的事情,憑什麼這一刻告訴我這是一件有爭議的行為?最關鍵的是,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是誰?憑的是什麼?

 

日本醫師南雲吉則的心得已經不是什麼新聞,在課堂中分享他的故事應該至少也有五年的時間,自己也在潛意識催化之下進入每日一餐的生活模式。可是很有趣的現象被我觀察出來,知道南雲吉則的人不少,相信他的人也不少,可是願意跟著實踐一日一餐的人卻是寥寥無幾。所以他是他、我是我,他因此而健康是他的努力,也是他的能耐,可是這種方法並不適用於我。

 

多數人是這麼想的,他分享了一套很有說服力的養生方式,可是養生方式百百種,我不一定要選擇南雲吉則這一招。我說的那一把尺出現了,那是一把被主觀意識籠罩的尺,安置這把尺的因素還有美食的記憶,更明確的推敲,還有和食物纏綿的幸福感。再把相信或不相信拿出來比劃一番,相信南雲吉則嗎?相信,那做不來是為什麼?原來是不相信自己。這個結論具備相當的說服力,有一把尺阻擋了我們對自己的相信,原來我們不相信的是自己。

 

不相信自己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身為父母親,我們為孩子打理好一切,送孩子上學,接孩子放學,連孩子交男女朋友都要找機會面試一番,孩子肚子餓的時候,我們想盡辦法餵飽他們。這不是我小時候的光景,是我撫養自己的下一代才開始看到的生態,我們擁有了幸福,卻害怕失去幸福,我們給足孩子們安全感,卻造成自己失去安全感。

 

每日一餐何時會變成一股風潮,應該是有一群完全年輕化的中老年人,一群透過每日一餐而發掘自信的人,他們聚集了能量,逐漸累積力量。這一刻,直接設定一個目標叫南雲吉則,就跟著做,因為那個目標是年輕化,是防止老化,是遠離病痛,是健康圓滿。真正遠離食物不過一個白天,和食物親密接觸就是幾小時後的事,過程中有磨練也有期待,對身體來說卻是自主權的復甦,是健康權的實現。

 

只是少吃那一餐,只是少吃那兩餐,得到的竟然是無價之寶,這是交付給身體之後的全然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