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
閱讀《我可能錯了》的時候,看到一個數字十七年,那是作者進入泰國森林成為僧人的時間。
我宣導斷食的時間也正好超過十七年,唯獨我身上不曾發出要我停止的聲音,因此至少會有十八年,甚或二十八年。
其實我當年就跟自己說好要走三十年,無論如何,要耕耘三十年。
如果沒有記錯,我還跟自己預約二十本書,其實我已經出版十三本書,早期的書早已絕版。
未來打算寫故事,或者改天來寫小說,自認為想像力不足,應該會改編一些我所知道的故事。
生命進入與文字為伍的軌道,很有歸屬感,從小到大一直有一種感悟,回想起來,感覺是天賦在演繹生命的去處。
十七年,可以學很多道理,可以懂很多事情,最重要的,可以堆疊很多領悟。
是認真寫作的十七年,也是認真閱讀的十七年。
這十七年,陪在我身旁的,除了我太太,就是書和音樂,讀不完的好書,聽不膩的好歌。
十八歲離開老家澎湖前來台北讀大學,我離開家的時間已經接近十七年的三倍。
我的年紀正在邁向十七年的四倍,生命長度會落在十七年的五倍和六倍之間。
我的生命精華是推廣養生教育的這十七年,沒有意外,期待未來的十七年,預約人生的更高峰。
這幾天,一行十三人前往老家澎湖小旅行,巧遇幾位同學和學弟學妹,發現大家真都老了。
可是,我從不認為自己老,甚至,感覺自己還很年輕。
老化是吃出來的,也是想出來的,老本來就是一種認知,嚴格說,病也是。
低我一屆的學弟妹在餐廳用餐巧遇,前往打招呼,住澎湖理論上很好養生,可是他們的老態很明顯。
澎湖的陽光和風當然是老化因素,可是,他們從未被告知,老化最關鍵的因素是時間到了就要吃。
生命超過一甲子會急速老化,所以必須強化養生,要動、要睡、要常斷食。
我們一行人經過我老家,大家在房子前合影留戀,在這裡我也住了十七年多,從出生到高中畢業。
幼年時期的生活畫面一一浮現,那真是人生最不成熟的階段,高中三年都為了升學而讀書,回想起來依然是一個苦字。
我的老家開診所,曾經在澎湖很風光,老爸也到處結善緣,有多少澎湖人每天進出我家,就為了見到醫生,最好打上一針。
投胎到這裡,是自己對自己的記憶測試,同時是設定好的觀察和領悟,也是我人生重大的十字路口,一邊醫療,另一邊非醫療。
曾經從商法的角度看懂醫療生態,人生第一個十七年是關鍵,就讀高中時期就曾經從藥品的庫存對應醫生的用藥思維。
如今我理解人體身上的脂肪也有有效使用期限,不能強制堆放,必須賦予身體靈活運用的權限。
澎湖十七年對照自律養生十七年,兩個十七年都在學習,前者成長,後者成熟。
沒有出生,哪來十七年?
沒有踏出第一步,哪來熟練講台的十七年?
沒有健康的這一刻,哪來未來更精進的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