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該怎麼辦?怎麼會這樣?我還不想這麼快結束這一生啊!」

「我一直很重視養生,也都一直保持運動習慣,怎麼還是躲不過?」

「老天呀老天,我又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怎麼會得到這種重病?!」

「我的身體怎麼了?最近就感覺一直跟我作對,到處都不對勁!」

能體諒被診斷罹患癌症的心情,將心比心,假設自己是對面那位病人,這種心情從年輕就建立,設想自己生病,看著所有身體健康的人,那種情緒落差,先感同身受。

 

繼續抱怨當然是一條路,繼續哀怨會是罹患癌症經常顯現的態度,研究人類病痛的學者都曾在情緒的結點停留過,那種屬於心理層級的東西怎麼具有這麼大的破壞力?這些學者最終都會在釐清身體的整體脈絡後恍然大悟,原來這才是疾病,原來身體一直都在找尋出口,原來我們都是封鎖身體出口的高手。最離奇也最可怕的地方是把出口堵住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處境,這種劇本到處都在上演,小時候的傷痛,青少年時期被霸凌的記憶,對於父母親的不諒解,原來堵住怨恨和不甘願的後果這麼的巨大。

 

父母離異和喪失親人的情結在很多癌症病人身上被發掘出,為何痛會轉變成為恨,為何恨又會轉變成為脫離生命常軌的細胞,其實很多人身上的痛和恨早已交錯,其實很多人的心念從小就被隔離到自我封鎖。回顧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模式,細部解構之後,處處有仇恨的痕跡,處處是對立的灌輸,把這些情結投射在家庭教育中,更多的恩怨情仇糾纏在一起,更多難分難解的情緒糾結在一起,對當事人都是一輩子的傷害。

 

這種劇情為何不容易破解,因為連當事人都不曾發覺自己具備類似的潛質,因為連生病的人都搞不清楚心毒的由來。很多人習慣把「放下」掛在嘴邊,真的必須要放下,而問題總是嘴巴放下和實質的放下通常差距很大,好比很多重視養生的人懂的多而做的少。思考放下還不如確實找到出口,把內在的仇恨和對立拋諸九霄雲外,看懂身體這個療癒場的運作機制,看懂大腦和腸道是如何互相影響彼此,也看懂微生物在身心健康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治本之道在這一刻,養生之道在即知即行,在「怎麼會這樣」和「為什麼要改變」之間做出最明智的選擇。類似的呼籲喊了十多年,不動如山的不動如山,依然故我的依然故我,與我無關的繼續與我無關,很忙的繼續很忙,我很好的繼續我很好。承擔與承受就是養生的必修學分,因為當我們不知道承受,身體都在承受,當我們不願意承擔,身體都在承擔,所以面對呼天搶地的那一刻,就是承受,面對無法置信的事實時,就是承擔。

 

談論這些總是嚴苛,有時候還有點不近人情,生命本來就不盡公平,自己的選擇自己承擔最公平,自己的錯誤自己善後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