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看似靜止的水面,裡面的水分子並未停止交換氫氧原子,它們存在著既定的頻率,隨時都在影響旁邊的同類。加熱中水壺內的水分子因陸續提高振動的動能,把「共同頻率」拉到更高的沸水層次,只因為不斷加熱,將「截長補短」的水分子能量互動帶到全面高振動的境界。

 

我們對頻率的概念希望不是停留在看得到而且碰得到的狀況,因為「心電感應」就演出了不需要觸碰的頻率振動,類似的「遠距離傳輸」是我們認知中的異想世界,是平凡人眼中的特異功能,是好萊塢電影的賺錢劇本。可是在實驗室裡面,科學家早已從預先抽出的血液中,看到遠在家中主人面臨驚恐興奮時,試管中血球可能出現的特殊頻率,也有研究發現到餐廳或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坐定之後,情緒卻不知不覺被剛才坐在同一個位置的人所影響。

 

有沒有可能,我們所認知的科學根本不是科學,而我們所不相信的學說才是真正的科學,很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反而是絕頂荒謬,我們肯定要嗤之以鼻的描述,卻是如假包換的事實,只待人類的智慧更深層的挖掘。再舉一個例子,這是我從《植物也有情緒》一書吸收到的寶貴資訊,絕對是你聽了之後嘆為觀止的故事,當然,它值得信任之處在研究人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的實驗精神,還有他對於對照組以及所有干擾因素的排除。

 

巴克斯特所謂的「原始感知(Primary Perception)」是我們童年裡的卡通世界,植物之間可以對話,植物和人之間可以互相溝通,現實生活之中,只缺了溝通的共同語言,人可以對自己栽種的植物有感情,植物也對於親密的動物產生回應,這個事實乃從能量與頻率的紀錄中得到驗證。這些論述已經超出我們的行為認知,可是江本勝博士的「水結晶」研究又該如何解釋?當水結晶以美麗來回應音樂和感謝,以醜陋回應不悅耳的叫囂時,我們似乎應該體會大自然中存在著「和諧」與「良善」的本質,「邪惡」的氛圍應該是從動物之間的強蝕掠奪開始,巴克斯特還發現優酪乳中的好菌在被抗生素殲滅的當下,衍生出強烈的頻率波動,聽起來用愛栽培活菌不是沒有可能。

 

這麼說,「前世今生」應該也是存在頻率的「共振」?這其實是我的問題,不是我的主觀認定,如果一生之中可以找到一位無所不談的知音,「共同頻率」就是唯一的解釋,不只是觀念的頻率,可能連思考的頻率、邏輯的調理都出現巧合的謀合。人與人之間的眼神對上了,不一定代表其他頻率對得上,因此細胞的頻率很重要,也就是傳導的頻率和思考的頻率,我多渴望透過「共同頻率」結交良師益友,在人際關係中,有時候幾句話可以激盪出「共同頻率」的人,可能是一輩子好友的最佳候選人;有時候是天作之合,再遠也要湊在一起,我的婚姻就是不折不扣的「遠距離傳輸」,早就懷疑存在著前世今生的牽引。

 

最近發現「文字」也是另一種傳達頻率的方式,略略有感覺部落格的無限頻率傳輸,當然有賴文字的鋪陳,我已經有預感將透過部落格結交到可貴的知音。在此之前,因為寫書而交了幾位好友,他們都是從讀者變成手機電話簿中的「重要朋友」,英順、香維、珮君、周老師都是第一本諾麗著作的良緣,台中的俊豪兄、高雄的蘇大哥都是因出書而結緣的好人,蘇大哥更是把我的書劃重點、加註記,前天在台南見到了之前只透過電話溝通的明熛兄,原本可以只是單純的讀者,我相信是思考頻率的連結促使明熛兄和我直接聯絡上。

 

原來文章只是文字的堆積,這是我的看法,可是在文字的組合中流露了思考的邏輯,就是「共同頻率」讓看書的人和作者產生共鳴,明熛兄甚至可以完整背出我書中的詞句,難道這不是另一種性質的「遠距離傳輸」?當明熛兄不斷強調受惠、感恩的誠意時,我真誠的回應「教學相長」四個字,因為如果我的文字讓他感動,也就是我的付出得到迴響,最快樂的應該是我,人總是在助人之後發現自己的成長,何況我又是無心插柳,書出版後一年可以因而結交到知音,當然我也必須感恩才是。

 

台南我向來不熟,此次因為受邀演講,順便和陌生知音見面,天空中的頻率震盪不知有多麼強烈?我在猜,和父親台南一中畢業、母親幼年在台南長大,有沒有關係?雖然是玩笑話,誰敢說這不是振動幾十年才出現交集的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