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位好友以「但求無愧我心」自勉,這是她的人生座右銘,在那個人生階段,我們都面臨做的和說的不太契合的檢視,可以說得很好聽,問題是要做得夠漂亮。不少前輩在宗教領域中「修」,我深刻體會到,不是修過後的表現,看得到的都不太準,是面對自己的時候最準,是別人看不到的那一面最代表真的自己。裝腔作勢很容易,趨炎附勢是人的常態,看不到真心的世界太容易沉淪,只要有競爭,只要有業績,只要有比較,只要有內心深處的較勁,即便「修」也會漂浮,抓不到準頭。把「修」掛在嘴邊就很難修,把「愛」掛在嘴上還不一定是愛,就讓時間驗證你的操守,就讓老天考驗你的格調。

 

人好在有良知,人也壞在太容易隱藏良知,人可以單純,可是不應單純到變成愚蠢。我看人的地位、功勳、掌聲、成就等眾星捧月的光耀面,還是當事人孤獨面對自己的時候最真實,是真材實料,還是徒有虛名,肯定會有自己清晰明白的那一刻。不談業務部隊的勾心鬥角,宗教團體中也出現小團體的名位競逐,也有捐款名冊的善心排行,原因在只要有兩個人存在,人性就有遊蕩的空間,無關是擺明要賺錢的,還是完全沒有功利色彩的慈善單位。人性不單只有負面,可是就是人性讓人變得難以摸索,有人假慈善之名行詐騙之實,有人辛苦一輩子之後回贈公益,如果真是好事,就做吧,不要讓別人知道。

 

真正的偉大在人們心中,是經過時間驗證過,也經過人的本心考核過,其他的都是行銷和傳播,可能以訛傳訛的,只是信口開河而已。比較少聽宗教領袖談個人功勳,都是政治領袖為自己所作所為大放厥詞,理論上就是宗教吸引人,也比較沒有雜訊的道理,「修」的有無也在此。人最常犯的過失就是爭取別人的注目與掌聲,就是希望別人注意到個人的成就與功勞,尤其在特別注重掌聲的地方,尤其在頭銜與階級特別明顯的地方,尤其在習慣只報喜不報憂的地方。我們沒有通天的本領,卻可透過自然法則的教誨來為掌聲與功勳下斷言,曇花一現的喜悅經常不是喜悅,從山頂掉落的結果一概都是粉身碎骨。

 

掛了一堆頭銜結果沒有頭銜,名片上印了一堆名號多是空頭公司,把功勞掛在嘴邊可能都是別人做的,把成就攬在身上的都是只出一張嘴巴的。如果你的創意,在眾人同心協力下功成名就,是創意居功,還是執行居首?還是先檢討缺失,再來論功行賞?人際中究竟有太多假惺惺,做公益也要居功,做好事也要名分,就好比慈善家不斷闡述其行善事蹟,好比宗教人士也要比人頭數。我喜歡鄭金鎮前輩送給我的座右銘:「先求無過,再求有功」,隨時檢視自己的良知,隨時端正自己的作為,隨時考驗自己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