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價可以是無價
面臨花一筆錢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是這樣提問的:「值得嗎?划算嗎?有這個價值嗎?」,一旦需求和價位符合,當然沒有考慮的必要。價值是一種認定標準,只是衝動購買時的價值判定通常會有誤差,好比老闆僱用員工,用了才清楚知道適不適任,用到物超所值的職員就是茂死了,就像洋基隊用到王建民一樣。這是花錢的部份,賺錢一樣要面臨「划不划算」的檢視,加班沒加班費不划算,稿費太少不划算,工作太累不划算,公司太遠不划算,這些可是一天到晚都聽到的抱怨,投資做生意的人比較沒有類似的怨言,因為不划算就不投資了,還抱怨什麼?
為何上班族的抱怨多?因為眼界,因為他們的投資報酬看的是即時,你如何指望一個沒有長程目標的念頭不撞牆?你如何指望一個過一天算一天的思想能豁達?上班族當然可以有目標、有計劃、有願景,如果鎖定一個值得投資青春的企業,我看過一家員工流動率非常低的外商企業,除了工作環境佳以外,公司長期的福利加給讓員工很主動為自己的人生做出計畫,他們的願景就架構在公司的營運發展上,我倒是很少看到有人面帶愁容的工作。
柯維大師在他的曠世巨著《高效率的七大習慣》中,提出第二個高效率習慣叫做「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看中文字面很多人不會懂,其實說穿了就是宏觀,就是願景,反應在做事前的長程目標。也就是在開始的時候已經看到未來結果的圖像,在目標很明確的大前提下,當事人不計代價的努力付出,義無反顧的往前衝,內心的平靜踏實就在這些基礎之下出現,周圍的情緒與抱怨不會在關注範圍,辦公室紛爭即便無法避免,心平氣和中煩憂自然走避。我經常在和自己相關的事件後,透過柯維大師的教誨反省檢視自己的缺失,在人生經驗累積中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這是修煉,也是無止盡的進步動力。
我不是在唱高調,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兩個人一起工作,價值觀不同,眼界也不同,遲早會有問題,勞資永遠對立,不就是這些氛圍?一個人以使命感投入,另一個人只想儘快獲利了結,這就是拆夥甚至翻臉的前兆,合作糾紛多也在每個人心裡想的深度不相同,又沒有辦法拿尺來量。曾經想過,如果這些體會在30歲以前就定著,我不知可以省掉多少無謂的時間與金錢損失,可是這不就是人生,沒走過就不能體會,今天的一切註定於過去的思想和行為,我用我今天的觀點看任何事,已經都駕輕就熟,沒有太艱難的障礙了。
所以目標很清晰時,我是願意付出可觀代價的,為了寫一本好書,我已經讀了相關書籍20來本,必要時掏腰包再買10本,這就是我的傻勁,可是難道這不是「以終為始」之後的小小代價?投資報酬率算得精好痛苦,在大目標之下,很多花費被我界定成小成本,有時候不盡然如意,有時候像呆瓜在做事,可是我喜歡在這種思考中放任自己,讓自己擁有追逐成長的空間與自由。
這是我的人生觀,來自柯維大師的不變哲理,偉大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