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己的房間看起,經過一整週的忙碌,例行性的景觀又再度呈現。房間的書桌上亂了;我的床頭也亂了;掛衣服的椅背也亂了;舊報紙堆高了,也顯得亂了;沒有意外,髒衣籃也滿了,基本上,裡頭的堆疊就是亂的。只是兩個人生活的空間,稍微有一點頹廢(忙碌是比較好聽的說法),稍微減少了一點積極進取的態度,生活的周遭盡是缺少秩序與規範的陳列,必須問自幾兩個問題:你就不能讓生活再簡化些?或者:你就不能隨時多置入更積極主動的態度?就像廚房水槽的景觀,吃過東西那一刻一旦慵懶,餐具很可能是別人幫你清洗,可是你隨時把自己的責任完成,髒亂絕對不致於出現。

 

「擁有」幾乎就是人類的專利,「物慾」通常偏向負面的印象,可是終究是人類世界的基本面相,終究是我們每天眼睛睜開所要面對的選項。有一種現象是既有趣又弔詭的,試著走一趟低收入戶的住家,似乎「亂」是很典型的面貌,都是那種空間很小但是東西很多的呈現,我們很容易就掉入「節儉持家」的同理心,我們很正常的從空間不足去體諒他們的克難。有沒有一種可能,會不會是「亂」扮演貧窮的源頭?會不會是生活態度讓他們走入貧困的死胡同?我基本上深信兩者互為表裡,消極與頹廢絕對沒有連結到財富的緣份,懶惰與被動也不可能創造出太亮麗的人生,「亂」沒有任何道理,就是自我放棄。

 

舉修車廠的例子,你一定看過一般民間的修車廠,那種開在馬路邊的,車子進出需要有人出去指揮交通的。是不是我們直接賦予他們一個「亂」字?從地上的油漬到老闆房間的陳設,絕對不是嫌人家地方小,是真的沒有正確的經營態度。反觀時下比較先進的保養廠,早已經推翻掉一般髒亂的印象,而在整潔與服務方面提供客戶全然舒適的感受。是錢在做人嗎?或許,可是良性循環或惡性循環都只是業者一念之間的選擇,我相信回歸個人修為,這是格局,也是態度。「亂」成就不了大事,除非亂中有序,沒有看過混亂還可以直指成功或是大躍進的。

 

放大看地球的全部,七十億人口中有七分之一處在飢餓的狀態,氣候變了,環境變了,人類的生活素質也變了。整體看地球,人類並沒有把地球帶往更有秩序的境界,反而是扮演讓地球更為紛亂的元兇。只有一種合理的解釋,因為人類的慵懶遠大於紀律,人類的利己心遠多於利他心,人類終究是地球上最可怕與最兇殘的動物。比爾麥奇本(Bill McKibben)在二十年前以《自然的終結》一書,針對環境的惡化提出警告,很多人聽到了,也知道了,可是終究沒有能夠形成有效的防堵力道。如今,他以《地球、地殏》陳述地球已經不再是地球,閱讀中,我強烈感受到只要有人類的地方,「亂」終究是一種主流,「亂」竟然是一種趨勢。

 

承認混亂是常態,心中多少還是出現掙扎,念頭多少充斥著衝擊,可是區區個人,生活只要少了一點紀律,態度只要缺少一些積極,環視周圍的一切,你敢說,「亂」不是我們生命中的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