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工作完全不符合你的興趣,也完全對應不到你的價值觀,工作中會經常出現強烈的不確定感。對工作不確定,對未來不確定,接著對自己的價值不確定,最後直接對自己不確定,也就完全失去了自信。我們對於不確定感都不陌生,對於身體裡面正在發生什麼事很不確定,對於自己健不健康很不確定,對於身體突發性的疼痛很不確定,不確定會繼續延續下去,如果醫生也不確定,而醫生的確經常提出不確定的見解。

 

醫學院要研修的學科很多,醫學生又都是會讀書的學子,何以訓練出仰賴檢驗報告做診斷的專業,又何以訓練出對於確切診斷有諸多疑惑的專家,這是醫生自己的問題,還是系統性的問題,也就是結構性的問題,相信我們都有共識。這些問題在自律養生的思考中會經過很審慎的邏輯演繹,當醫生告知病患存活時間不多時,同時要求病患接受治療,從診斷到治療的推斷中,充滿諸多的不確定性。是否容許這些不確定繼續掌控我們的人生,這也是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從檢查到診斷,應該是一條極度確定的流程,為何依然存在不確定的因子,答案就是身體意識。必須說,所有人在接觸這個資訊的第一時間一定充滿疑惑,我們遠離身體很久,也很遙遠,思考中不曾出現對身體的信任和尊重,應該說根本就沒有身體的角色,更遑論身體的力量。醫學教育涵蓋了全部,唯獨就遺漏掉針對身體原始設定的探討,因此才會發展出各式精密的檢查儀器,因此才需要發展出各式各樣的藥物來處理症候,因此才會出現尾大不掉的高階心態。

 

回到根本,醫學院應該把斷食列為必修課程,好讓每一位醫學生真正深入身體的世界,好引導醫學生透過實證確認身體意識的存在,進入啟動身體療癒力和回歸身體主導權的練習。這一刻論述這件事已經不屬爭議性話題,畢竟由斷食所開啟的細胞自噬機轉已經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肯定,斷食不再是距離現代人遙遠的行為。斷食是實證科學,是行動學分,是紀律和持續力的演練。

 

至於如何消弭不確定感,我個人深化斷食的心路歷程就是最好的範例,從不停的吃到有紀律的不吃和少吃,從對身體充滿不確定感到對身體的極度篤定。曾經引述Peter Attia的談話解說醫療體系的錯置,這是一位回歸身體意識和良心覺知醫師的陳述,強調當糖尿病患的病情不斷惡化之際,最該深度檢討的就是醫療邏輯。可是有多少比例的病患能聽到這段談話,聽到之後又該如何超越這一切盤根錯節,沒有斷食經驗的人永遠提出這樣的問題:這確定嗎?

 

將近兩世紀之前,創辦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威廉奧斯勒教授曾經說過:「醫療是一種不確定科學和探討可能性的藝術」。在現代的醫病關係中,可能性被改裝成康復的希望,不確定性也變成健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