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熟悉「短視近利」這個名詞,知道它在描述一件不是太正面的行為,在文章詞彙中,我們一向以「短視近利」批評急功近利的行為,也以「放長線釣大魚」來期勉習慣操短線的人。

生活中免不了會有不是很重要卻很急迫的事情,礙於現實,迫於人情,我們必須即刻處置,在性質上,這應該就是「短視近利」。人生的境界似乎和這些事務的比例有關,終其一生都在處理短時間必須看到成效的事情,當事人的人生結局總是不圓滿。

我們的上一代在晚年所承受的病痛折磨,邏輯上完全契合「短視近利」的版本,他們透過熟食文明賦予自己身體飢餓迴路的定型,也透過醫療文明賦予身體對治標處方的適應。結果腦袋內的思維模式逐漸失去長程規劃的能力,身體內部盡是「得來速」的神經傳導。上一代演了一齣「咎由自取」的戲碼給我們觀賞,我們明明知道這套劇本有瑕疵,卻又甘願照單全收,然後繼續傳承給下一代。

或者我們都需要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好好思考,是不是在思考與行為脈絡上做出修正的時候了?是不是該拿起望遠鏡,仔細看看晚年的自己,就在此刻,告訴自己:改變,就從此刻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