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親經常把自己的經驗法則置入子女的人生規劃中,反而忽略子女的天賦和志趣。如果類似的劇情貼近你個人的故事,或許因應健康需求,該是遠離固執己見的時候。

快樂有其本質,通常無關腦部意識,貼近靈性和身體層級。性格頑固很要命,那種無法溝通的主觀意識,那塊很難撼動的鐵板,我們的腦袋經常缺乏將心比心的修持,連子女的人生都得任之擺佈。

多數人不健康也來自於相同的機制,因為習性,因為經驗法則,因為絕對性主觀,因為沒得溝通。腦袋意識就是罪魁禍首,殊不知健康就是不能讓意識型態來決定,更不應委由舒適圈經驗和安全感法則來決定。

食物提供舒適情境,醫院提供安全保障,舉斷食的案例,多少人竭盡所能和自己腦袋妥協而失敗;再舉晨間斷食的提示,說了正確做法是早晨,偏偏要搬遷到晚間,前輩的經驗總是抵擋不住自己的主觀,那種感覺美好的記憶。

把身體意識放在最高點,以身體邏輯為最終依歸,試著放逐那根深柢固的腦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