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需要辯論,問自己的身體最準,才幾個小時沒吃就餓得發慌,還發抖,還想罵人,眼神中充滿了殺氣。我的解讀是身體不爽,可是我們解讀錯誤,我們該深入推敲的是:身體在不爽什麼?身體到底在釋放什麼訊息?

這個議題的主軸也許不是吃多了,是吃的頻率有問題,是我們三餐的主食有問題,這裡所謂的問題不見得是對錯的評論,是食物有沒有違逆身體的運作本質,是我們的主食是否侵犯了身體原始的調節系統,還有,身上的細菌是否適應我們常態性給予的食物。

飢餓、發抖、暴怒,都屬於高升糖效應,是血糖震盪頻率過度,是米飯麵食等碳水化合物所造成腸道的發炎現象,是腸道環境不佳所釋放的負面情緒,是身體已經進入被動的抵制和抗議。乍聽之下有點迷糊,甚至不解,因為我們對於大腦與腸道之間的聯繫不甚瞭解,因為我們不知道腸道細菌主控了腸道與大腦之間的訊息,而我們的主食都不是細菌的菜。

或者,我們可以試著調整裝載很久的理所當然,接受身體與細菌之間的磨合,順應它們所期許的穩定與平衡,減少體內的高升糖頻率,降低腸道慢性發炎的火焰。或者,我們可以根據不舒服的生理症候,連結到自己飲食方面的缺失,深度檢討變更飲食習慣的可行性,以細菌的需求為需求,以腸道益菌的主食為主食。(《醫生菌》之「血糖的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