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解,我也曾經閃過這樣的念頭,何以我們必須檢討熟食的問題?何以熟食的食量會是扳倒人類健康的一股力量?單純思考解決不了這樣的疑惑,必須不斷在減少食量和斷食的練習中,讓身體回饋想法,讓身上的細菌和酵素送回來最真切的回應。

食物和身體不間斷的在互動,食物和腸道細菌之間隨時都在考驗彼此,細菌的板塊受到食物的影響,細菌的繁殖力也被食物所牽動。熟食和生食在此創造出一個分界點,就食物自身酵素的存在與否,就身體介入消化程度的深或淺,就食物所賦予身體和細菌負擔的強或弱,一消一長之間,一加一減之間,在行動中喚醒身體意識的覺知和自癒力的覺醒。

所謂一消一長,是指身體可以休息和必須投入工作之間,是指身體原本可以委託食物和細菌全權處理,如今卻必須啟動胰臟和肝臟全力加班工作。我發覺身體不好的人很忽略消長的道理,該休息而不休息,該睡覺而不睡覺,然後在最不該吃東西的時候大吃,在通宵熬夜的時候吃宵夜,在胰臟應該休息的時候繼續分泌酵素,在肝臟可以全力修補的時候處理酒精。

把熟食連結到飽腹其實是一種誤解,吃飽的經驗值幾乎都有賴熟食的進駐,一定得把胃填滿,必須等胃傳輸滿足的訊號。這種感覺的真面目是身體的負擔,是胰臟肝臟的酵素生產線已經滿載,免疫系統與腸道細菌已經做好迎接大混仗的準備,身體周邊酵素材料供應會有一段時間的短缺,腸道即將又進入階段性的重整。

把熟食連結到好吃也是人造的誤會,調味料的存在不可小覷,食物分子大混雜所創造的多樣性感受也不在話下,食物的溫度所釋放的溫暖也留下美好的印象分數。其實我們的味覺很憧憬原味,其實我們的感覺神經都在尋根,其實我們都很享受讓食物自己處理分解的悠哉,其實天然食物中存在一種會釋放生命力的香氣,其實我們都很樂意感受到腸道細菌的歡喜愉悅。(《醫生菌》之「養豬場的一場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