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把自己的健康信念歸功於斷食,也深信斷食的功夫和習慣養成將牽動未來的養生趨勢,我個人則在深入斷食的能量境界之後,體會到是身體各器官組織的能量運用方式提供了邏輯上的突破。一般正常狀態下,身體的能量來源是葡萄糖,以現代人的飲食內容分析,葡萄糖的供應鏈不虞匱乏,尤其每天都會經歷好幾波的血糖震盪。斷食的過程中,葡萄糖被身體保留給腦部使用,脂肪酸變成過程中的能量來源。

關鍵在能量源的取捨,這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措施,也是身體的智慧,因為腦部只能運用葡萄糖,身體很本能的保留珍貴的資源給大腦使用,這是胰島素阻抗的深層邏輯。奇利教授在《我不吃早餐》中分析了早晨在血液中的高濃度脂肪酸,而脂肪酸正是胰島素阻抗的訊號,也就是身體在可以使用脂肪酸當能量源時,會以拒絕血液中的葡萄糖因應之。

因此早晨並不合適進行高升糖飲食,畢竟是胰島素阻抗的高發期,反而增加了脂肪的儲存和肥胖的機率。研究代謝症候群的學者普遍都知道血糖震盪是關鍵因素,也知道胰島素阻抗是伴隨的效應,可是他們很少留意到早餐才是導致代謝症候群普及化的關鍵。嚴格說,發生在細胞和胰島素之間的互動關係並不直接造成傷害,是延伸下去的各種效應具備致命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併發症和老年癡呆。

前文所提及的隱藏突破點正是早餐,正是被民間廣泛強化再強化的超級誤會,我們在不對的時間強化了不是太正確的行為,結果正是我們今天所面對的重症恐慌和醫師處方。這樣的分析判斷交給重視早餐的人研判,很可能被評為無稽之談,可是在執行晨斷食多年的一群人認知中,這是佐證身體語言的合理推論。我必須再強調沒有爭辯的必要,這不是對錯的辯論,是身體是否渴望這樣的境界,是身體是否已經適應這樣的境界。(《醫生菌》之「晨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