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維老師創作摘錄之165》 早上不製造身體負擔
似乎完全沒有推翻早餐重要性的空間,尤其早餐又是一天之中最具幸福感的一餐,間隔了一天中最長一段沒有進食的時間,接觸到食物的感覺自然非同小可。我想再強調一次這個主題,不是對錯的爭議,是很有可能對的價值擋住了更對的價值,一個也許沒有瑕疵的主張掩蓋了一個更沒有缺失的主張,早餐其實不是一定得推翻,順從身體的倒垃圾邏輯,我們透過「能量取代熱量」的原則,超越了早餐的不可取代,成就了身體的高能量生態。
這不是理論,必須透過實踐,必須有充分的樣本數來支撐其成效,我在證據確鑿的信念中推敲身體邏輯,在身體得以每日順暢排毒的動能中,找到這件事非得在早晨進行不可的解釋。我知道有人認為我這種解釋稍嫌牽強,多數人不習慣從身體的立場思考,自然無法明瞭身體不希望早晨啟動消化運作的殷盼,不清楚身體在日間與夜間是兩套不同系統運作,當然會我行我素,身體怎麼想是身體的事。
「不吃早餐」不是我的論點,「早上不製造身體負擔」才是我的重點。英國白金漢大學副校長奇利教授(Terence Kealey)2016出版《我不吃早餐(Breakfast Is A Dangerous Meal)》,他深入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可體松)的研究,從早晨皮質醇的最高濃度分析了早餐的風險,和我們主張早晨不製造消化負擔相互呼應。奇利教授發現皮質醇與胰島素阻抗的關係,連結到早餐製造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危害,得到的結論理性解讀並非捨棄早餐,而是切記在早上遠離高升糖食物的誘惑。
例行性斷食養生的我,長期讓身體早上不被熟食干擾,身體的能量與情緒都處於穩定的高峰,能夠合理反推每日早餐都是麵包三明治的隱藏性危機,也深刻體會到心肌梗塞和豐富早餐之間的連鎖關係。好幾年之前,我就曾經以「早餐店老闆不要看」在部落格撰文,我知道吃早餐具備一種集眾人意識的強大力量,也能理解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食的人是多麼渴望早上那一餐的溫存,可是這種社會力量必須要承受後果,是被稀釋在各個角落的後果。(《醫生菌》之「晨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