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食物具備一種魔力,有點像愛情的威力,對現代人而言,愛上特定食物可是一點都不誇張,迷戀一種食物真的稀鬆平常。想念它,想看到它,想要擁抱它,一口咬下去之後欲罷不能,很難想像,但這究竟是事實,我們被食物掌控,甘願成為食物的階下囚。情況有點複雜,腸道和細菌的環境畢竟超越我們所可以理解的層級,可是一旦忽視,有可能每天都在惡化。

對於特定腸道的菌叢來說,或許是凌遲,有趣的地方是,這些菌移植到其他人身上,竟然有機會變成救贖,某些菌在某個人身上是「壞」的,但移到別人身上就變成「好」的。自然法則再一次細數福禍相倚的劇情,基因定序技術也再一次在益生菌的研究室導演一齣傳奇故事,多少人生際遇不由自己安排,在對的時間出現在對的地方,或者在不對的時間出現在不對的地方。你正在閱讀的書本很可能就來自奇妙的巧合,建議你繼續搜尋,找到你身體最渴望的益生菌。

從演化的角度,人類一直在整合細菌和病毒的基因,我們就在改變的洪流中,只是不知道自己涉入的程度,也從來沒想到某菌株就是因自己的不當習性而整軍完成的。說得更明白些,是環境主導遺傳基因的表現,回溯1987年《自然期刊》上由哈佛學者凱恩斯(John Cairns)所提出的一份報告,這位研究大腸桿菌的學者以「後天性狀的遺傳」為題,強調後天環境主導了突變,也導演了下一代的遺傳。

用更白話的說法,是我們人類的習性促進了細菌的變性,我們的墮落激發了細菌的茁壯。細菌的必要呈現成了我們意外的發現,這樣的存在其實一點也不陌生,有些細菌造成一些人身體的不適,卻對其他人毫無影響,可以是免疫力的問題,也可能是基因相容性的問題。談這些,其實不是鼓勵讀者成為專家,我們只要很當真的執行腸道細菌的旨意,讓時間來說明一切。(《醫生菌》之「讓過敏在你身上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