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研消化道的神經科學家艾摩蘭梅爾博士(Emeran Mayer)在他的書中提到一段令他永生難忘的記憶,那是他前往亞馬遜河流域亞諾瑪米族拍攝紀錄片的一個徹夜難眠的夜晚。住在叢林旁的梅爾博士,夜半三更聽到樹林裡有聲音,就在幾步路之外,他親眼目睹一位年僅15歲的原住民女子躺在香蕉葉上,獨立生下自己的小孩,完全不假他人之力,即使將臍帶剪斷都是就近找到利器處理。

這的確是我個人不斷思考的問題,進步與退步,進化與退化,高級的文明與落後的原住民部落,傲人的醫療科技與惱人的慢性病。當年助產士到我家協助我母親生下我,爾後我卻得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妻子接受手術前中後的所有凌遲。都是別人在做決定,都是別人決定我們的生命品質,這樣的局面不會令你感到沮喪嗎?生命遲早都得面對獨立性的主題,自己的身體自己做主,自己的健康自己經營,自己的人生自己努力。

至於小小生命的成長路,他們顯然得經歷很長一段自己無力做主的階段,所以是家長打理所有他們吃的,還有穿的、玩的、用的和住的。家長把幼兒爬行的地板打掃得一塵不染,很習慣的告誡小朋友如何定義「髒髒」,研究微生物的學者意外發現泥巴中的微生物豐富了嬰幼兒腸道細菌的多樣化,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微生物研究所所長羅柏奈特(Rob Knight)指出,嬰幼兒的鼻腔微生物多樣性高,將來出現氣喘等過敏症狀的機會就比較低。

乾淨該如何定義呢?健康該如何定調呢?這屬於「生命地基」非常務實的範疇。身為對健康本質覺知的一分子,結合推廣益生菌醫學的多年體悟,我願意對所有家中有新生兒的成員提出呼籲,從精卵結合的那一刻起,研修細菌學分已經是準父母的職責,讓嬰幼兒擁有由大自然所提供的豐沛資源,從母親的產道菌相到母乳的穩定後援,從公園的泥巴玩到海邊的沙子,免疫系統的成長與細菌有相知相惜之緣,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醫生菌》之「泥巴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