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維老師創作摘錄之146》 進化的風險
想強調的是人和蟻的差異性,人會偷懶,螞蟻不會;人會累,螞蟻不會;人會計較,螞蟻不會;人會耍心機,螞蟻不會;人的複雜意識拖累了工程品質和進度,螞蟻不會。結論是,人會生病,而螞蟻不會,這顯然不屬於進化的議題,合理研判,也不是退化的表徵,畢竟人不應該比螞蟻還低等。根據《最衰者生存》作者雪倫莫艾倫的理論,天擇在進行演化的同時,一種更迎合生存力的基因表現可能就攜帶了更脆弱的風險,難道人會經歷各種病痛是天擇的意思嗎?
在情勢逼迫下,我們似乎很心甘情願向天擇繳械,如果優秀就得承擔被忌妒的風險,如果實力堅強就得接受容易被暗算的機率,可是天擇的意思不是如此這般。雪倫莫艾倫的分析有其科學根據,她指出生存與繁殖是一刀兩刃,一個物種的進化可能形成其他物種的生存壓力,每一物種在找尋自己的生存方向時,都得承受其餘物種為了生存所反向加諸的風險。所以進化的風險存在於基因內,最明顯的是我們對於頻率的覺察能力已相形見絀,尤其對於味道和聲音的感知能力。
還有一種面相,是人在增加思考認知能力的同時,也相對增加比較與競爭、忌妒與取巧,結果最高級物種呈現出最低等的執行力表現。這屬於人的意識和心性之間的迴路,我們的思考決定了態度,態度又回去干擾思考,尤其在意識框架的牽動下,負面思考和消極的態度便成為主導神經訊號的因子,這是一種外人都無能為力干涉的生病路徑。把生病形容成一種習性,聽起來也許不太適應,可是綜觀人類的病痛軌跡,的確會看到「處心積慮」的足跡,相信就連千方百計想幫忙的細菌都會感嘆不可思議。
母體在幼兒離開子宮的第一時間就請細菌大軍負責迎接,母親乳房所製造的第一滴母乳就置入了高效價的乳酸菌,大自然透過這明確的訊息,開啟了每個人一生與細菌之間密切牽動的關聯。細菌或許沒有在人體內大軍建造城堡,可是牠們所釋放出的傳導物質驅動了人體的內在平衡,牠們協助清除腸道廢棄物質,深化腸腦訊息聯繫,重點總是在全人類的集體意識中,在你我的思想認知中,牠們的付出爭取到多少的關注。(《醫生菌》之「螞蟻與細菌的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