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究這一部機器的結構,科學首先提出一條縱向的軸承,串連了頭上的腦和腹部的腦,稱之為「腦腸軸向」(Brain-Gut Axis),實際上連結中樞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深度的解讀更是中樞和周邊兩大神經系統的密切合作。近代醫學新領域「心理神經免疫學」(Psychoneuroimmunology)就是在神經和免疫兩大系統交織出的證據下誕生,身體碰到任何狀況,一律動員免疫系統來解決問題,免疫系統透過特殊的傳導物質指揮自主神經,包括主導所有生理活動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周邊內分泌、消化、排泄等系統則經由獨特的傳導物質和免疫中樞聯繫,我們無須談得太過深入,只要清楚這是無時無刻都在進行的人體生理。

事實上,前述的「腦腸軸向」在人類經營飲食文化的行為帶動下,多出了一個大項,原始創意是因應食物不易取得而衍生儲藏的必要,現實需求是因應脂肪細胞儲存了太多油脂和毒素,科學家不得不發明「腸-腦-脂肪細胞連結」(The Gut-Brain-fat Cell Connection)的名詞。研究肥胖的學者早已留意到脂肪細胞具有獨特的訊息傳遞管道,它們儼然是人體中新生的一組感覺器官。早期沒有食物是一種壓力,因此壓力和儲存脂肪有相當密切的內分泌連結,科學家也發現脂肪細胞內存在有應付壓力的酵素,除了轉換壓力荷爾蒙外,更有儲存脂肪到腹部脂肪細胞的結果。

這些在身體內的網絡到底該提供給我們什麼資訊?如今我們已確切知悉脂肪細胞在其中軋了一角,更應直接破解惱人的肥胖世界,因為正確處理方式就是給腸道免疫系統(說「腹腦」也可以)對的訊息,實質上就是給它對的食物源、對的養分,從免疫窗口去執行主人渴望獲得健康的欲求。針對肥胖,這又是個天大的喜訊,因為看懂這些網絡,我們都應理解肥胖終究是可逆的病態,從駕馭實質生理調節體重才是正途,從正確飲食經營健康進而爭取到滿意的身材方是上策。(《彩虹處方》之「吃壞免疫系統 吃掉癌症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