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確遙望著少數的長壽人種,絕大多數地球人的「生活品質」遠遠落後長壽村。沒錯,「生活品質」就是生命所需要的真正條件。在約翰羅賓斯的著作《健康活到一百歲(Healthy At 100)》中,在洪蘭教授所翻譯的《揭開老化之謎(Why We Age)》中,哈佛大學的利夫教授(Alexander Leaf)一再被推崇,因為他為「國家地理雜誌」做過針對長壽村的研究。經過鉅細靡遺的研究和分析,全世界最著名的長壽地區都已經揭示其不老的真相,空氣與飲水有其決定性,環境與生活方式也有其重要性,人格特質也顯示出延緩老化的力道,學者最後還是在飲食的大項中發現和都市生活最大的落差。

高加索的阿布卡西亞(Abkhazia)、厄瓜多的維卡班巴(Vilcabamba)、巴基斯坦的罕薩(Hunza)以及日本的琉球(Okinawa),幾乎是各種版本的長壽研究都不致於遺漏的區域。個人熟知健康的見解,閱讀過這些研究報告後,還是必須理性的加以回應,我們缺乏他們所擁有的生存條件,卻也不乏可以廣泛學習吸納的部分。活躍可以學,人是要動的,我們大多遺失了生活價值和目標;樂觀、感恩與博愛可以學,生存的競爭和機會的壓縮都削減了和睦的條件和奉獻的磁場;剩下就是吃了,問題總是人家吃的,我們學得來嗎?

如果懶得動也能到處都找得到合理化的藉口,我們何必研究長壽村?我們何必花時間探討別人的正常行為?即使全世界的長壽人種都已經沒有祕密了,我們還是在短命的空間中自嘆弗如而已;或者,我們可以選擇在珠光寶氣的奢華中,享受人類號稱大躍進的退化。好比健康的本質早就清楚記載在文獻中,我們依然中意讓合成的物質來「拯救」我們的健康,這就是探討長壽因子所必須感應到的反差。如果我們又做出底下的結論:長壽村的人不懂健康,可是他們長壽;而我們把健康搞通了,卻依然短命。應該值得追究的,不就是為何不做,或是為何要選擇墮落?

把壽命長短兩極化的兩個世界做出簡單的歸納,一邊無慾,另一邊慾望無邊,這是搜尋長壽村最後碰到的十字路口。(《零疾病 真健康:不依賴醫生的80種方法》之「長壽村裡沒有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