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是如何溝通的?只靠費洛蒙這種分泌物嗎?科學家記錄到十秒鐘的訊息記憶極限,根據多量而有統計學的足跡,這也是一種頻率的暗示與交換。其實從頻率去瞭解昆蟲是有道理的,負責偵查築巢地點的蜜蜂透過「舞姿」來傳遞訊息,蜂群接收到的可能不是同伴的舞步,是一種牠們特別有感應的頻率。我住家附近的牛蛙歌聲和蟬鳴聲都一再提醒我頻率的奧妙,是一種異中求同的表現,這種大自然普遍的協同效應,如何能把人類這具最高等演化的生物體排除在外?我們理應有充分的自信,人體就是充滿頻率共振與協同成效的世界。

 

人體的腹腦有指揮與分配任務的意境,卻不見像大腦一般,有定點中樞的實質,以免疫細胞為主軸的身體神經中樞,似乎也一直在執行一套亂中有序的任務分組。生理面,那就是分工合作的詮釋;生化面,看到的盡是蛋白質分子的流竄和飛舞,分工之細令人讚嘆,荷爾蒙、抗體、酵素和神經傳導物質的系統脈絡,這就是一套存在於我們每個人體內的「自我組織」,一套負責維繫生命品質的綿密網絡,一套熟悉生存法則的胺基酸家族。這是大自然的原樣呈現,一直都在你我的身體內運行,有分工,有互助,有合作,有默契,造物設計好一套遵行同理心的協同機制,和螞蟻、蜜蜂等昆蟲的行為模式一致。

 

這一套「自我組織」之所以成效不凡,有兩個重要的元素,發生在一個酵素蛋白質分子,也發生在一隻小螞蟻身上,其一是「管理自己」,其二是「服務他人」。欲求身體健康的人類,如果不能夠理解這一套大自然的哲理,尤其是從照顧好自己到有能力照顧別人的順序,健康將有如空氣中的煙霧,看得到,卻永遠摸不著。

(《零疾病 真健康:不依賴醫生的80種方法》之「螞蟻、蜜蜂與身體的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