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是最典型的案例,風行了幾十年,如今對人體健康的傷害已經罄竹難書,不僅仍然是急症處理的重要依靠,在非急症的個案中,醫師處方處處是各型抗生素的足跡。疫苗更是讓一般民眾摸不著頭緒的特例,在我們這一代的成長記憶中,施打疫苗似乎是確保不遭受特定病毒感染的基本動作,在特定環境中,它是一種維繫健康的必需品。依循好學生的行為模式,當政府衛生單位發出打疫苗的指令,聽話照做就是標準答案,基於是福利也是權利的基礎,不需要額外買單的事情,何樂而不為?

疫苗的理論基礎來自於免疫學,焦點在人體遭受病毒感染之後的特定抗體免疫力,從被動產生抗體的事實轉變成為主動強迫抗體的形成。聽起來立論穩固,絲毫沒有被質疑的空間。根據現代人的平均免疫力水平,多數人的確有接受疫苗的必要性,可是必須知道,這不是在真正健康基礎所衍生的需求。換句話說,在大型恐慌性感染之中,沒有打疫苗的人被感染了,可是並沒有發病,反應出他堅強的免疫戰力,也證明疫苗絕非百分百需要的東西。關鍵是對自己健康的信念,關鍵也在對於免疫系統的認識,關鍵在於有沒有掌握住健康的主控權。

和大規模細菌感染的防禦機制是同一原理,靠的是免疫系統中非特定的防禦武力,是白血球大軍的責任區域,這一套系統一旦完備,對病毒的抵抗力一樣成立。亦即身體沒有動用到另一套免疫球蛋白的戰力,可是依然記錄下來對特定病毒的辨識能力,不小心被感染,也視同一種另類的疫苗施打,可是完全沒有任何因為疫苗而產生的負面效應。我沒有花篇幅探討疫苗裡面重金屬存在的必要性和疑慮,自閉症和疫苗的關係,即便證據確切,依然是眾說紛紜,信者恆信;而有科學家深度懷疑成年多發性硬化症和幼年打疫苗的關係。類似的風險也在近期的變種病毒感染個案和疫苗中出現,值不值得下賭注,全賴個人的判斷。(《零疾病 真健康:不依賴醫生的80種方法》之「疫苗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