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與錯兩造在大方向的明確路線中站好位置,最關鍵的角色是時間,從每個結果往前推論,關鍵因子是事件所呈現的最大分母,除了時間,你我都無法置入任何其他的元素。如果我70歲,你30歲,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用?這個問題不僅沒有標準答案,也不會有相對的多和少,兩個年齡相差40歲的人當然身體各種條件都不能相提並論。假設他們的體能條件相當,同時腸道的年齡也相當,假設都是50歲,代表兩個人的生活態度和飲食習慣有著截然的不同,假如念頭不改變,習慣也不改變,10年之後可能見真章,或者20年之後地球上少了其中一位,還不一定是年紀大的那一位。

我在前一本書中提出所謂「健康週計畫」的概念,整體說明,就是以週為單位,確定身體內沒有因為多吃而堆積,如果必須有吃美食的本錢,那就必須確認同時有執行淨化的決心。這絕非一種硬綁綁的行動方案,而是透過自我的覺知去清除身體多餘廢物的態度,在多吃與少吃之間要取得平衡,在大吃與不吃之間也得出現意志力的權衡。這裡又出現七天的要求,這個數字有其相對重要的地位,相較於14天或是21天,一週存在其不容許姑息的關卡,如果你有自信確定這一週沒有多餘的儲存,你為什麼不做?

健康是不是人性議題,就在「健康週計畫」的探討中,可以很清楚的發覺人性著痕之處,會不會姑息自己,一週絕對是很有效率的門檻,只要拖過一個星期,墮落的人性面也就取得了先機,自己欺騙自己的劇情肯定成為自己最中意的拖戲。我把健康描繪成每天執行「能量取代熱量」的定期定額計畫,時間在所有結局不美好的劇本中,都是被當事人棄之如敝屣的東西,反正還早,反正時間還夠,反正還年輕,反正還沒有任何不對勁的症候。我總希望在「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最終落幕之前,多多撰寫一些沒有悲痛的劇本,多多喚醒一些還有意識的良知,也多多結交一些願意正向經營健康人生的朋友。(《健康是一條反璞歸真的修行路》之「時間是最重要的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