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入伍的經驗永生難忘,第一天上班的經驗也記憶猶新,這兩件事具備共同特質,時間沒有辦法討價還價,事情幾乎沒有妥協的空間。我們透過辦活動行銷斷食,我們藉淨化活動強化讓身體休息的必要性,我們經由「擇日不如撞日」的思考來鼓勵斷食,讓情境來說話,讓當事人自行做決定。情境的功能是讓消極性格者捕捉到積極,讓被動個性的人喚醒主動的靈魂,這一刻不具有脫胎換骨的實力,還是命運與機會的故事,願意改變的人充滿了機會,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艾美卡迪(Amy Cuddy)有一段精彩的生命故事,她19歲的時候出了導致頭部受創的車禍,被診斷出智商減少了兩個標準差,曾經是資優生的她,被醫生判定無法完成學業,結果她果然多花了四年的時間才拿到大學文憑。進入普林斯頓大學修碩士的第一年,她在一場演說前打算臨陣脫逃,深覺自己根本沒有資格,可是教授告訴她已經對她下了賭注,她必須假裝自己值得,而且一直假裝自己在做這件事,直到自己發現真的在做這件事。與其說這位教授給她的啟發是假裝,不如說教授給了她走第一步的勇氣和動力。

真正成功的斷食經驗是具備續航力的,意思是在未來人生中將是重要的信心重拾工具,是一個過往消極被動的人轉而變成積極主動的機會。活在過去的功成名就是不是一種成就,陌生的重要一步踏不出去的事實說明了一切,身體被熟食綁架其實是一種癮頭,丟不掉美食的誘惑其實是一種病態。後面依然需要情境,唯獨屬於自我經營的情境,是在自己的計畫和意願下挑戰陌生,是清楚看到目標結果而有的明確動機。

舒適圈是感覺美好的情境,可是也是危險的情境,現代人養尊處優慣了,養成短視近利的眼界,很自然都變成經營風險和悲劇的高手。身體當出現無法逆轉的情況,由醫療單位發出不能進食的指令,那是沒得商量的決定,總是無奈,總是必須聽話。同樣是陌生的第一步,同樣是遠離舒適圈的第一步,到底由誰來操刀,感覺比較自在?感覺比較有成就?(《健康是一條反璞歸真的修行路》之「陌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