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高死亡率是一種恐懼盤面,生命接受思想的指定,生命力被擔憂與負面預期心態拖累,就是我會死和我不會死之間的臨界效應,多數癌症病人都出現不好的念頭。我理解,這是一整條線的延續,罹癌的成因就從情緒的低迷和壓力的高檔而來,關鍵是駕馭的能力和管控的能耐,前端失控之後繼續牽動後端的恢復力。似乎又是「個性決定命運」的劇情,我思考到雙管齊下的解決方案,首先是更正「癌症是絕症」的論調,其次是當一切都還未發生之前,落實能量飲食保健。

先聽聽日本醫師近藤誠的說法:「癌症盡可能放著不管,反而能快樂的長久存活。」美國一位醫師理查愛瑞克森(Richard Ericson)也做出接近的研判:「癌症產業讓病患以外的每個人都活得很好」。這些都極度接近我的心得,健康在我個人的見解中,最高境界就是自信,企圖輕鬆戰勝癌症,只要生活正面自在沒壓力,飲食簡單清淡即可。老生常談的主題回到喚醒身體的覺知,和身體充分互動,賦予身體全然的信任,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應該和身體對話這件事。

進一步聽聽近藤誠醫師更勁爆的說法:「死亡並非癌症所造成,而是治療的結果。」這種論述不要說在日本,在全世界各地都會引發軒然大波,爭論在所難免。我的觀點沒有灰色地帶,健康的中道上都是心法的學分,從認錯到承擔,從覺知到自信,在樂觀正向之餘,免疫系統都完整歸建了。想想癌症腫瘤科權威醫師的身分,一是醫師,另一是病人,當兩種角色重疊在同一個人身上時,醫生的決定是什麼?病人的決定是什麼?有衝突嗎?(《健康是一條反璞歸真的修行路》之「致癌療法(穿著白袍的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