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種族歧視的美國人都知道羅莎帕克思的故事,羅莎是黑人,她就是在那個時代的美國社會最底層的人,當時的美國有色人種只有扮演白人附庸的份。

故事發生在一輛公車上,羅莎找了前排的椅子坐下,警察前來問她:「妳知道,妳若繼續坐在這裡,我們可是要把妳關到監牢裡去。」。

「那就關吧…跟我四十年來的自囚相比,那用石頭、鋼鐵打造的監獄對我算得了什麼!」

《與自己對話》的作者帕克巴默爾寫道:「什麼樣的獎賞能大過活出自己的最佳光芒?」,「我們每個人都跟她一樣,得面對追求真我、找回真我的挑戰跟期許。」。

「沒有什麼懲罰比自己對自我的貶抑來得更難受的,除了自己,沒有任何人真正具有處罰他人的力量。」

在人生路上迷路的人十之八九,提供人們找回自己的書籍或資訊也不少,關鍵是你得願意找,而且要願意接受,這是一本你必須讀進去的書。

 

每個人都有來到人世間的任務,生命除了會以事件來提示,身體內在也不斷會有所感應,類似的感知有人敏銳察覺,有人渾然不知。

我從回顧過去的點滴搜尋到生命的提示,同時結合自己每一次關鍵改變而對直覺有所領悟,最終明瞭,那就是志業的召喚。

「這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是什麼理由我沒辦法跟別人解釋,我自己也不盡了解,然而,我就是怎麼都抗拒不了。」

作者引用美國牧師作家畢克納對志業的定義:「它是個人最深的喜悅與世界最深的需求接軌之處。」

「我們活在這人世間,是為了實踐上帝賜予我們的天賦。」體悟到這個道理的時候,我已經投資一甲子的生命,可是我更體悟到時機的適切,完全不遲,也都恰到好處。

真相是,把機運往前推,我還不見得願意掌握機會,甚至還不見得願意打開這本書好好閱讀。

 

「打從生命開端不久,我們就有可能會迷失自我,走上一條完全不屬於自己的路途。」

「我們抵達世界之時,都帶著與生俱來的天賦,結果我們用盡前半生把它丟得一乾二淨,然後又向他人求助,好讓自己醒悟。」

我不知道是否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生命的某一階段覺悟,然後完全理解世界的樣貌,知道紛爭和衝突是如何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對立和劍拔弩張又是如何造成的。

在我個人的生命軌跡所上演的,就是勒令不准做自己以及決定要做自己之間的對峙,自私自利的人性一路上不缺席,這究竟是一齣大家都不准快樂的荒唐戲碼。

「要打開心胸接受這項天賦,事實上比你企圖成為另外一個人更難。」

「當我竭力要實現自己的生命時,這種想法讓我感覺自己的作為並不洽當,它讓我對於『我是誰』和『我應該是誰』當中存有差距這件事產生罪惡感,我愈是力圖縮短其中鴻溝,愈是感到精疲力竭。」

 

說出來不可置信,我是在閱讀以及鑽研癌症的因果中意外領悟到生命和生病之間不可分割的關聯,原來我們都得尋尋覓覓破解這道考題,甚至很有可能就這樣一輩子錯過。

生病的種子從出生就開始栽種,然後用一生的努力餵養,人們竭盡所能讓自己生病,同時也不遺餘力的讓自己的子女也進入生病的輸送帶。

「累積財富、掌握權力、爭強鬥勝、保住飯碗,生活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更有意義的目標嗎?在追尋的途中我開始了解,的確,我真的可能過一個不是自己的生活。」

「真正的自我一旦遭到違逆,一定會極力反抗,甚至不惜代價,除非我們發現其中的真相,並付以相當的尊重,否則它會一直扼住我們的生活不放。」

閱讀至此,如果你願意重覆從這些文字裡面理出生命的真理,透過反覆思考和消化,或許人類一直破解不了的疾病真相就頓時被你解開。

希望你赫然領悟,癌症不僅是仇恨病,也是傲慢病,不懂脆弱的人不一定傲慢,只是身段還在,只是面子還在,只是不知道把偽裝拆掉就可以重生。

 

「我認為季節可以恰當比喻生命的運行,生命既非競技場亦非賽局,生命比這兩者豐富多了,更有希望,更真實。」

「我們只是龐大生物體系中的一環,如果願意開放自我、接受引導,我們將不斷學習如何在這個偉大難得的真理世界中生活。」

「我們有能力這麼做,也必須這麼做,如果我們想要科學知識富含人道,想要組織生生不息,想要意涵深遠,想要生命真實。」

《與自己對話》的原文書名是「讓生命說話」,其實生命從不緘默,只是我們無視於它的存在,我在記錄閱讀心得的過程中,充滿感恩,也充滿懺悔。

你都不曾練習和自己說話嗎?對,就是住在你胸口裡面的那個自己,我們都找它找好久,有的,你想找它,只是短暫失憶,你忘了。

聽它說話,請它闡述來到此的目的,哪些事是要事,哪些人是約好的,哪些人事物可以捨棄了,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白活一生,聽它說話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