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閱讀習慣是先用螢光筆標出重要字句,具備特殊意義的章節或頁面再用標籤黏貼註記,翻開我特別喜歡的書,有機會看到滿滿的螢光筆痕跡。

《我可能錯了》是一本被我畫滿重點的書,類似的修行書在書架上不少,唯獨這一本吸引我把每一篇文章仔細閱讀,並且深入。

書名也許只是其中一段篇幅的重點,可是這句話其實貫穿整本書,它可以是一個事件,或一次爭吵,可能是一個執著,可能推翻終其一身所堅持的信念。

最重要的,這句話可以出現在任何時機的任何時刻,不是由別人說出,不是由他人提醒,是非常關鍵的一記重拳,對象不是別人,是自己。

很多人形容我看很多書,或許就是因為閱讀量大,加上自己也肩負教育的工作,這本書引導我深刻反思,最需要認錯的其實就是我本人。

有沒有可能,我的人生就是一齣錯上加錯的劇本,對於我這種愛做計畫的人來說,「做計畫與認為自己所有計畫都必須實現,是兩碼子事。」,是的,我可能錯了。

 

人生充滿著諸多不確定性,透過作者的語言修正這一句話,「每個人的人生都包含無窮盡的不確定性」,可是每個人隨時都存在呼應不確定性的念頭。

我們幾乎不會這樣自問:「既然不確定,為何會出現這些念頭?」,作者在前言已經先做出結論,這個結論很精準的遙望著書名「我可能錯了」。

「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這是我的超能力。」「最棒的一點在於:這是所有人的超能力。」

「當人生變得不確定時,能安然的信任、可以坦然面對『不知道』,這是一份禮物。」

「當我覺得有壓力、難過、孤獨、焦慮不安、委屈、力不從心的時候,這些感覺往往是自己執著、頑固的拒絕放下一些念頭造成的。通常,它都是一個理由很充分的念頭。而且往往包含一個『應該』。」

就好比深度分析壓力之後,發現問題都不在壓力源頭,在當事人回應壓力的方式,腦袋裡面那個應該,不知道玩死了多少英雄好漢。是的,我可能錯了。

 

26歲擔任企業主管,他突然選擇出家當僧人,而且是去到人生地不熟的泰國,他在書上回憶那只花五秒鐘做出的決定:「是該往前走的時候了」。

「我感覺自己很強大,充滿行動力。這或許是我有生以來自己做出的第一個決定,沒有焦慮的回頭觀望,也不想知道別人會怎麼想。」

對於直覺,我長期都很好奇,那個從腸道發出來的聲音,那個被心所指引的力量,我這一生多次被自己的決定所驚嚇,很清楚,那不是理性所做的決定。

「意識到人類具備這樣的能力,相當重要,正式因為我們生而為人,才有能力聆聽自己最智慧的聲音。」

「通常只有在我讓內心更睿智的聲音出聲時,那個決定性的決心才會出現。」

作者選擇出家是嚮往孤獨的生活,沒想到社交生活才是寺院生活的重心,17年後,又有一個聲音指引他是該回家的時候。他不曾對自己所做的決定出現對錯的研判,唯獨「可能錯了」是一種無時無刻的自我反思。是的,我可能錯了。

 

「想像一下,如果大部分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想起自己可能是錯的,這世界將會是什麼樣貌。」

作者在還俗之後結婚,他回顧與妻子的一次爭執,妻子提醒「你昨天說的那句箴言,也許現在是使用它的好時機?」,作者回答「不對,我現在用的是不同箴言…妳可能錯了。」。

又是一次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距離,又是一種學習和執行之間的落差,又是一回複雜和簡單之間的取捨。

我們都知道該怎麼做,我們都在最關鍵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做。

「我可能錯了,如此簡單、如此真實,又如此容易忘記。」

我經常這樣回應學員的擔心提問:「妳所擔心害怕的事情都不會發生」,人生充滿不確定,未來的事情真的無法預料,我又如何能如此的篤定?是的,我可能錯了。

 

作者的人生最後終結在醫學依然束手無策的漸凍症,他對於壽命長短的描述如下:「大多數的葉子會一直到枯萎或變色才落下,但是有些葉子會在依然翠綠時掉落。」

「因為生命會驟然結束,所以選擇如何生活就很重要。」這句話是一種暗示,不時會出現在耳邊的暗示,我回應過這句話,也做了選擇,可是這句話一直都還在。

「他人是否知道,並不重要…你知道,你會記得,而且你必須一直和自己共同生活。」這句話的暗示也一直都在,不但自我提醒,我也提醒他人,可是這句話還是一直存在。

強調的,是我們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那些違逆自己價值的陰影一直伴隨著,那個不時就要脫軌的念頭一直糾纏著,那個不想做自己的衝動一直沒離開。

「當我們的內心寬大到足以容納自己所有的感受時,生活會是什麼樣子。這並不是說我們再也不會有消極或難熬的情緒,我們只是不再認同它們,不再讓它們占據自己。」

試著進入世界上每個人的內心世界,把最在乎的事項列舉出,健康和快樂肯定名列前方,其實答案都在靈性的記憶中,真相都在生命的真實軌跡中。唯獨,自己總是堅持那個念頭,人類終究被訓練成永遠在證明自己是對的…那個高等動物。可是真相是,我們可能都錯了。

 

作者離世了,他形容自己的一生是「多棒的一趟旅程,多精彩的一場冒險。」

「為什麼死亡這麼常被描繪成非要打敗不可的敵人?為什麼要將它視為一種羞辱或失敗?」

回到作者在前言所寫的:「或許這是終點,但這也可能是起點。」

「死亡,我倒寧願認為它是『出生』的反義。」

永遠自省,那個一直堅持很有道理的姿態,可能真的錯了,其實不管對錯,認錯就是。

真心推薦閱讀《我可能錯了》,你可能從書中體會到,人生其實可以過得更誠實,可以毫不掩飾自己心中的每一個念頭,甚至可以大膽的否決那個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