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238》 長斷食後記:超越
一群熟練斷食的人與還不熟悉斷食的人聚在一起,這是我們刻意創造的環境,有時候幾十個人,有時候十幾個人。
沒有意外,不熟練的將進入熟練,滿意這種後天養成的人留在環境中繼續傳承。
當然也有人無法適應違逆生活日常的改變,我們努力讓不適應的多數轉變成適應的多數。
除了門口的把關,就是環境的營造,身為計劃的推手,一路摸索,同時一路記錄心得。
一生扮演醫療生態的觀察者,最終扮演人體天賦的記錄者,感動和感受的集結逐漸開枝散葉,這件工程需要二十年才獲得上蒼回應。
這裡是台灣,擁有全世界最適合做斷食的材料,是全世界探索身體最理想的地方。
身體裡有一種稱之為自信的寶藏,一群台灣的斷食菁英正在做超越自我的感動紀錄。
十多年前,我在個人首度新書發表會以「一個人的力量」講述理念,當初現場的人只剩下一成還留著,可是一個人的力量從未消失。
「一個人的力量」宣示我個人的決心,同時預言即將有更多「一個人的力量」出現,對於未來有想像,不設定期望。
努力建構正向的環境,想像中的環境是極度的抽象,需要有各種想像不到的資源來輔助,能做的就是一直講解和溝通,也一直連結。
這是記錄人性的歷程,拒絕或脫離的因素都被我記錄,超過十年的軌跡做出總結,對價的破壞力被我鎖定,它的背影無所遁形。
我用一個很鮮明的案例解釋對價,曾經有一對來自台中的夫妻,他們在進入斷食的體驗後,問我他們可以從介紹朋友得到哪些好處。
實質的獲利需求凌駕健康的需求,在沒有得到他們滿意的答覆之後,我再也沒看到他們。
如果用時間換算報酬,每一位精打細算的人都會罵我傻瓜,只要一盤算,都會離得遠遠的。
人類的對價思維是病痛的根源,我們因對價而憤怒,因對價而起嗔念,因對價而累積負面的情緒毒。
我在自律養生的講堂熟練攜帶對價的眼神,不信任就是對價的一種呈現,建構以教育為主軸的文化,依然有學員討價還價,現代人在不想生病的動念中做堅持要生病的行為。
再舉「長斷食」的案例來說明對價,聽到長斷食的第一時間,如果清楚斷食的道理,做不來的所有理由都因為腦袋把干擾因素搬出來對價。
長斷食的標準很高嗎?必須從經歷過的個案分享理出最重要的心得,他們都說斷食三週比斷食一週還要容易,這顯然不是三度空間的思維模式。
繼續深入,資深學員說斷食一週比每週斷食兩天還要容易,這又是線性思考絕對無法參透的奇特經驗。
我們說身體之道是實證學,不是理論學,斷食養生必須做過才融通,網路上充斥著沒做過斷食的負面論述。
最近又一梯次大陣仗的完成長斷食,在身體深度休耕之後,執行者和自己的身體更緊密連結,能更精準的收到身體的訊息。
才恢復正常飲食兩三天,已經收到身體的抗議,因為層級提高,因為平衡標準不再和過往一樣。
「進步了,更暢通了,更乾淨了,不能再用過去的標準生活了,不能再回到過去的習性和慣性了。」這是身體的囑咐,很誠懇的告誡。
大腦的對價很容易在長斷食之後出來攪局,彌補就是對價思維,報償就是對價思考,不對價,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慰藉需求。
身為長斷食的老生,我的身體不斷呼籲不要執著於期待,做就是,做就對,因為期待就對價,對價就會失落,對價就不會進步。
早期兩位學員一間房間,學員問「為何他有排出毒垢而我沒有?」。
營隊學員分享排出宿便的心得,學員問「為何他有宿便而我沒有?」。
和某位學員對談兩個小時,學員問「為何老師只跟我談半個小時?」。
很多學員針對斷食相關書籍的銷售有所質疑,學員問「為何要寫多數人不會有興趣讀的書?」。
知道很多人都參加長斷食,學員問「這麼困難的事他們怎麼做得到?」。
知道長斷食成員都經過密集的營隊洗禮,學員問「為什麼他們願意每月參加營隊?」。
無所不對價,無所不比較,無所不疼痛,無所不阻礙,無所不困難。
長斷食之後,無所不承擔,無所不願意。
(停止讓生命去迎合你的期待,開始調整期待以迎合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