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219》 當生命中出現令你痛恨的人
「冤冤相報何時了」,什麼場合我們想到這句話?
一旦成為事件的角色,充滿負面思考不說,環境中充斥著低迷的能量,正向的能量被衝撞到消失殆盡。
從家庭、學校到進入職場,不歡喜的人際關係不時上演,負面的情緒被勾起,人與人之間對立成為生活中的常態。
曾經很熟悉這種元素的存在,類似身體之道協助我在認知中擊退所有醫療的元素,釐清所有影響健康的元素後,練習把對立的思維拋諸九霄雲外。
生氣的那一刻,回想一下自己曾經把思考聚焦在什麼地方,就是那個惹我生氣的人,就是那個不可理喻的人。
那一刻,腦袋想的都是他的錯,都是他搞不清楚狀況,都是他把好端端的一件事搞砸了。
早期一起工作的夥伴曾經引起我極度的不悅,因為他背叛了一起努力的承諾,因為他臨陣脫逃,因為他沒有信用。
一度把憤怒放大到進入憎恨的程度,對方也許真的如我們的反應般的缺乏道義,可是自己呢?自己都沒有責任嗎?自己都沒有錯嗎?
看懂養生的所有面向後,我一度驚嚇,那一陣子的負面情緒為何沒有把我直接撂倒,因為那真是會要人命的情緒。
多次體悟自己重生,感謝自己的閱讀習慣,感謝自己不曾放棄進步,當然要感謝生命重要十字路口的引路人。
不懷好意的人都在,帶著目的來找錢的人都在,人與人之間所發生的事情都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即使被騙,都是自己決定要被騙的。
那個人為何令你憎恨,你的行為和態度可能才是關鍵,你的貪婪和不成熟也許才是起火點。
這一切都是考題,換了視窗看到人世間的問題所在,所有不順遂和不如意都來自那理所當然的貪,承認也好,不承認也行,就是貪。
痛來自貪,病來自貪,沒有貪,哪來這些仇恨?沒有貪,就不會有嗔。
釐清自己的不成熟和不順利,明白自己的不精進和不健康,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沒有任何怨言。
當你身處檢查不出來的疼痛,該思考的就是身上的積怨和沉重的壓力,就是那些無從宣洩的情緒,就是那些因對價和對立所衍生的忿恨。
每每在思考這些身為人的特殊表現時,我問自己「是你嗎?」、「你還在這種困境中無法掙脫嗎?」。
當年提醒我要斷食的前輩因看到我的外相,如今提醒自己要遠離這些人世間的因果,一旦不對立的學分沒修過,我沒有資格繼續站在講台上。
看到「怨」這個字,心情不會太好,看到「積怨」這個詞,心情好不起來。
怨在身體內流動,如何能健康?恨在身體內落定,如何能快樂?
追蹤身上長腫瘤的人,情緒軌跡中出現極度不悅的人物,進入有仇必報的情結,進入不共戴天的怒火,此人正在為自己挖掘墳墓。
當生命中出現令你痛恨的人,那是生病與不生病的抉擇,那是健康與不健康的選擇。
原諒是這一刻的課題,寬恕是這一刻的學分。
願意對自己好,就選擇寬恕,真要好好愛自己,就選擇原諒。
(沒有愛就不會有寬恕,沒有寬恕也不會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