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學醫或學藥,不論學營養或學生物,不論學生化或學生理,把專業知識學得很有心得,養生學分依然零分。

人生活到半百之前,我就是養生學分零分的理科人,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這件事,我不但不會,而且是一點都不會。

我家長期一直有一個藥庫,曾經有一半的藥品來自我父親診所,另一半來自我妻子哥哥診所,後來我父親診所部分被我妻子工作的診所取代。

因為父親年紀大不再行醫,他老人家不當醫生的同一時間,我已經不使用藥物相當長一段時間。

不吃藥必須創造環境,就在我家,這件事情顯得不容易達成,妻子長期待在開立處方的環境,她對於用藥還是保留不時需要的空間。

她的經歷是我很清晰的借鏡,因為疫苗而出現嚴重後遺症時,她選擇用藥,那不長進的類固醇處方和全身器官潰堤不無關係。

 

環境就是情境,你每天都進出醫院,腦袋裝的就是速效的需求,那是和養生完全無關的動機,基本上就是不養生,有問題就靠醫生。

速效的念頭就是善後的念頭,有問題再處理的想法就是不需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的想法,如果你是業主,雇用的職員都不負責任,那很糟糕。

從社會面看養生,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全民不為自己的健康負責任的現象,即使是已經對醫療不信任的人也不深究養生的真諦。

醫療環境是對自己的健康不負責任的養成,那是我所成長的環境,我見證了被眾人神話的醫療權威,那也是我所研修的專業,我研修了和養生完全搭不上關係的醫學基礎學分。

環境界定了我們的觀點,從念頭到行為,從習慣到結果,幾乎全民的養生都向少吃多運動靠攏,結果依然被不諳養生的環境牽著鼻子走。

最奇妙之處是和醫療無關的人指引我養生的明路,斷食引領我進入自己的身體,身體之道引領我的思考不斷翻轉,深化斷食和深入身體之道引領我看見養生的明路。

 

快要二十年的斷食養成,我在第一線教育輔導,最初的體悟是身教,可是光是身教還不夠,看到學斷食的人都走不深,都不願意深入。

關鍵還是回到環境,這個環境不能是商法的環境,必須是教育的環境,這個環境不能是功利的環境,必須是正念的環境。

環境的多數人必須負起營造環境文化的責任,所謂多數人指環境的氣場,多數人指帶動環境影響力的比重。

如果環境比重不對,多數人不學習也不行動,環境必須更動,環境必須要改變。

斷食必須要深化,養生的紀律和氣場就會形成,如果環境的多數都深化斷食,熟練身體之道的環境就會形成一股帶領風潮的力量。

責任在我們身上,這裡有一群懂斷食的人,我們是一群熟悉身體之道的人,這個環境必須要去蕪存菁,這個環境必須要展現傳承養生體悟的責任。

 

你的周圍必然是吃的環境和用藥的環境,這種環境是生病的環境,當不養生的環境和不健康的環境在你我周圍,我們推廣正念養生的阻力很大。

可是阻力不是困難障礙,不進步的阻力是常態,不改變的堅持是常態,如果你在阻力的一方,我鼓勵你加入助力的陣容。

當你深化斷食,很自然反觀醫療的荒謬,當你深入身體之道,很自然看懂醫療的顢頇。

身體之道由上蒼所賜予,斷食的契機由熟食文明所帶起,這是人類世界最迫切需要的覺悟,這是渴望獲得健康的人體最深切盼望的環境。

請思考後代子孫的環境,必然是醫療至上嗎?必然是用藥文化嗎?依然是時間到了就要吃嗎?依然是不歡喜就反目嗎?

深化斷食引領自信,深入身體之道引領平靜喜樂,和身體合作的深度將連結到責任和承擔,養生之道的宗旨是完全承擔,那是自救的綱領,那是愛自己和扮演好自己角色的落實。

 

(斷食的紀律把你從世界的例行公事拯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