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複雜,這是你的觀察?或者是和人相處多年後某一刻的感受?

人的複雜和疾病的複雜是不是同一件事?當這兩條路線在你的思考邏輯中被整合在一起的時候,你的身體和你的大腦思維已經相當程度融合。

回想一下碰到逆境時的直接反應,「是誰把事情搞成這種局面的?」是一種正常的反應,「這種局面要如何停損才能(改善)翻轉?」則是另一種反應。

「我做錯了什麼?」或「我哪裡有錯?」是前一種反應,「我能做什麼?」或「我如何能做得更好?」是另外一種反應。

假設你是主導者,你問執行任務的部屬「你對這件事有什麼感覺?」和「你對這件事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兩種問法的層次不太相同。

人的反應有兩種,一種附帶著承擔,一種完全不願意承擔,這就是不生病與生病的差異。

 

都懂了,都體會了,都完全融會貫通了,還不代表已經免除失去健康的威脅,還有真正辨識情緒的功課要經歷,那些放任情緒流動的慣性還需要更加精進。

影響健康的情緒從小跟隨我們長大,旁人看到的可能是個性,我們自己感受到的是捍衛自己的方式,疾病就在我們處理情緒的弱點中悄悄埋伏著。

情緒表現成為一種人格特質,原生家庭是關鍵因素,家庭教育型塑生命軌跡,把自己放很大的人健康出狀況的機率高。

我們的遺傳基因裡面記錄著兩種遇見危難的反應,一種是迎戰,一種是逃避,這兩種反應不是對與錯的分別,是因應局面的智慧。

可是當人格特質過度介入面臨關鍵場面的處置,當原生家庭的身教左右了這兩種態度的提撥,失去迎戰能力的人為失去健康鋪路。

很容易衝動的人脾氣來得很快,不習慣深思熟慮的人留給人不成熟的印象,這是我曾經走過的路,試著追蹤自己的情緒歷史,進一步鎖定這些情緒的足跡。

 

研究幸福最終在人際關係落定,研究養生也必須放很大篇幅給人際關係,因為人際是處理情緒的解方,談心對象是化解負面情緒的藥方。

堅強的人都會有脆弱的一面,健康的人都有被情緒侵犯的破口,人生的考題無所不在,生命考題通常也是情緒的考題。

不少人因為人設而過不了情緒關,放不下身段是高門檻的障礙,換一種說法是臣服,當你把脆弱交出去之後才是海闊天空。

把導致生病的情緒因子探索到相當程度,接下來的考題就是追蹤自己身上負面情緒的位置,由於和身體的互動很深,這一階段的練習很順利的過關。

我的心得是不要和自己的生命豪賭,修煉情緒是重要的工程,感受情緒更是必要的經歷,知道它出現了,就將它徹底釋放。

如果情緒來自特定的對象,必須果決的變動環境或是隔離情緒源,我鼓勵必要的分手,因為雙方都好好活著比持續傷害彼此來得有意義多。

 

有時候,我感覺全身神清氣爽,沒有任何痠痛,沒有任何情緒毒的出沒,每天帶著最佳狀態入眠。

有時候,感覺體內有不好的情緒毒在流竄,仔細回想,發現干擾我的人事物還在思緒中,必須和自己很嚴正的對話。

影響我們情緒的人事物都不是問題的根源,我們對於這些人事物的界定或觀點才是,冷處理不相容是我這一生不間斷的課題。

我發覺被騙和經歷背叛是導致很多人罹癌的轉折,那種帶刺的痛形成特定的情緒分子在體內遊走,管它是幾十萬或幾千萬,管它是名譽掃地或是人財兩失,不在乎就是剩下的功課。

認識情緒毒好些年了,因為經歷過,所以認識,因為面對各種案例,所以更加篤定,我問自己:這可以傳授嗎?可以讓學習者全然了悟嗎?

我回答了自己的提問,結論是不行,因為變數是人心,也就是本文開宗明義的提問,因為針對人很複雜,你一定很篤定,問題是你自己也很複雜。

 

因此,我才這樣下標:你得親自領受引發疾病的那些情緒反應。

因為,在幫助人而感覺到雀躍之餘,我試著問自己,這種感受可以放大到什麼程度?

或者,喜樂與憤怒之間的消長逐漸在進展,是喜在長而怒在消,那些曾經很痛的情緒就被你鎖定了。

記得,要delete。

 

(任何他人引起我們的激怒都可以讓我們對自己更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