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0》 從來不曾愛過
曾經認識一位在銀行工作的女性,她有一段鮮為人知的過去,我認識她的時候已婚,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
她告訴我當初她擇偶的方式,因位服務於銀行櫃檯而認識一位存款8位數的女士(她的說法是接近億),這位貴婦適婚年齡的兒子最終成為她先生。
這位朋友坦承,她當初的意念只有錢,沒有愛。所有結識的劇情都由她刻意主導,她告訴我從小窮怕了,因此進入銀行工作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嫁給有錢人。
錢與愛可以共存嗎?沒有道理說不可以,可是仔細推敲我們所熟知的個案,包括自己的,這兩者幾乎存在一種奇特的排序,可以共存,但是有其穩定的排序。
只要錢的重要性出現,愛或情的重要性就相對降低,即使是以愛為起點的伴侶,錢的重要性不小心就摧毀好不容易培養的情愛基礎,這並非真理,而是常態。
我們都聽過類似的故事,不介意對方的學歷,也不介意對方的工作,結果吵架的原因是錢,分手的原因也是因為經常為錢吵架。
這就是理想和現實的拔河,愛情是理想,金錢是現實,一樣的,當健康必須向現實妥協時,理想很模糊,現實很清晰。
當醫生是理想,成為醫生之後就開始面對現實,數到鈔票之後更加適應現實,金錢凌駕病人的重要性就是現實。
救人是理想,病人的生命是現實,病人的口袋深度也是現實,特定處方責任額也是現實,理想和現實糾結,現實勝出的機率很高。
懸壺濟世是理想,名望是現實,頭銜是現實,當病人對你磕頭作揖求救時,在乎病人是理想,在乎地位是現實,現實和理想拉拔,理想勝出的機率不高。
醫生自我介紹時,稱自己某某某是理想,後面加上醫師是現實,不稱自己是某某醫師的醫生少,因為地位很重要,重要就是現實。
每天問對方「你愛我嗎?」,你一定會聽到滿意的答覆,唯獨答覆的思考背後有著複雜的情緒,「問到煩了,被你問到不愛了!」就是一種情緒。
真話一旦不好聽,真話一旦不為對方接受,就決定不說,「我其實早已不愛你」就不能說,「我從來沒愛過你」也不可說。
不愛為何在一起?既然不相愛,當初為何要在一起?因為現實因素攪局,有孩子是現實,因為你有錢是現實,雙方父母親的意見也是現實。
醫病關係也是愛與不愛的糾纏劇情,崇拜或敬重是病人對醫生這個職業的愛,是民眾對於醫療體系的愛,在乎病人的健康是醫生對病人的愛。
假如病人問醫生「你在乎我嗎?」,醫生被問到這種提問的回答一定是正面的答覆,唯獨答覆的背後有著複雜的權謀,「你必須吃我的藥才會好」就是一種權謀。
醫生的話不代表真相,醫生的思考邏輯不代表真理,醫生是否在乎病人是不需要討論的議題,因為不會有答案,有答案也不一定是真相。
金飯碗或鐵飯碗的思想存之有年,工作安穩重要還是工作中快樂重要,金飯碗的價值版圖沒有快不快樂的空間,只有穩定有飯吃的畫面。
考醫科的動念是金飯碗還是鐵飯碗,從醫誓言中的「視病如親」是口號還是真實心願,堅持要病人吃藥否定了誓言,不在乎藥物副作用對病人的傷害詆毀了誓言。
愛對方的你發現對方從來不曾愛你是莫大的傷害,信任醫生的病人發現醫生從來都不在乎他是莫大的傷痛,不愛你的人和不在乎你的醫生都沒有錯,視人不明的是錯愛的你。
不愛有各種跡象,撒謊有細微的眼神或肢體跡象,全世界的醫病關係很少存在對等的尊重,不對等的關係助長了傲慢與墮落,消弭了關懷與信任。
不愛就沒有在一起的必要,不信任也是一樣,當你發現你所信任的醫生把錢看得比你的命還要重要,你必須很果決的遠離他的診間。
醫生很想在乎你,可是限於時間,迫於現實,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讓信任醫生的你拿藥回家吃,病人吃藥吃心安,卻不知吃藥就是不被在乎的事實。
(聽過的謊言裡面,「我愛你」最得我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