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走到生命終點的人最常思考的主題是什麼?把所有遺憾和慶幸加以彙整,最後的結論是:這一生我來幹嘛?

遺憾的角度在該做的事而沒做,慶幸的是做了該做的事。

不論如何,如果生命還在,機會還有,還可以完成的事情就積極完成,接下來要經營慶幸,不要繼續迎接遺憾。

問題總是:對你而言,什麼事是該做的事?

生命接近終點的人有兩件該做的事,一件是把自己照顧好,另一件是奉獻生命。

多數人只能做第一件事,因為年輕的時候荒廢了自己的身體,少數可以奉獻的人先把自己的健康顧好。

 

為何奉獻是生命的方向,可以從進化的角度論述,也可以從造物主的慈悲得到結論。

所有生物都因細菌而存在,人類進化的大腦尤其存在細菌通訊的軌跡,負責經營共生的細菌將利他的本性保存在遺傳基因中。

因幫助人而獲得喜樂源自利他的生物特性,生物的存在價值是利他,非利己,人類通常投資很長的人生歲月才領悟自己的本性,多半因功利環境的錯誤引導。

退休人士投入志工行列不是為了找事情做,是從服務中發掘出熱忱,是從幫助他人的行為中獲得非凡的喜樂。

既然幫助他人是生命設定好的方向,這就是人生必須「即知即行」的工作,在價值取捨的練習中,同步演練「當斷則斷」的生命態度。

在人生的最終站,為自己寫下「不虛此生」的結語是多麼豐盛的旅程,如果還可以很有自信的註記「無愧吾心」,那是多麼精彩的劇本。

 

十多年前,有一本英文著作《Anyway》問世,台灣中文版翻成《不管怎樣,還是要……瘋狂世界,矛盾十誡》,這本書重新界定我的生命態度。

「你今天所行的善事,明天就會被遺忘,但不管怎樣,還是要行善。」這是書中重要的告誡,第一時間無法融會貫通的人,連結到人生最後的遺憾,就通了。

「誠實與坦率待人常使你受到傷害,但不管怎樣,還是要誠實坦率。」不在意是否得罪人,也不在乎別人的攻擊,傷痕累累的人生終究感覺到慶幸。

「眼光遠大的人會被心胸狹隘的小人攻擊,但不管怎樣,還是要眼光遠大。」人類世界的基本劇情如是,無法滿足所有人,也無法面面俱到。

「你多年建立起來的東西極可能毀於一旦,但不管怎樣,還是要建設。」從養生的視窗看社會,處處都在進行破壞的工程,建設很辛苦,可是不能不努力建設。

「你把最好的自己獻給了世界,卻大大受挫,但不管怎樣,還是要獻上最好的你。」提早領悟人生終究要完成的事情,將最佳的自己奉獻給生我養我的土地,不看輕自己,有願就有力量。

 

世界的普遍面向是令人遺憾的人性所掌控,不僅破壞生態,也破壞地球,傷害彼此形成人類世界的總和,參與破壞工程的人把自己綑綁在遺憾的人生路中。

細數人類的行為,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小世界中進行圖利自己的計畫,因為要生存不得不圖利,因為要圖利不得不傷害他人。

人性本善,傷害別人絕非原始意圖,而是結果,脾氣暴躁的人不小心造成在乎他的人生病,貪圖暴利的人不小心造成無辜的人家破人亡。

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中充斥著心胸狹隘的念頭,態度傲慢的行業中充斥著剝奪人權的言論,耳濡目染加上從眾的人性,世界的外貌不再和諧。

飲食環境也是從眾的顯現,人人都意識到吃和病之間的關係,可是找不到可以離開的斷點,沒有機會醞釀掙脫的勇氣。

多數人可以感受情緒影響健康,由於對價的地基打得太深,必須對價才得以存活,必須競爭才得以有飯吃,最終形成必須看醫生才得以找回健康的大數據。

 

每一個細節都在傷害,每一個場景都在破壞,每一個環境都在演出惡性循環,每一個人都不快樂。

這不是我們要的人生,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未來,可是要如何掙脫?要如何為自己爭取不虛此行的幸福道路?

 

(人生旅程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人,如果你做不到,至少做到不傷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