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可以活300年,甚至更久,世界會變成什麼樣貌?世界的樣貌和人的心境相互影響,這個問題應該是人的心態會如何呈現。

生命多了三倍,努力會變成三倍,或者降低至剩下三分之一?

把這個假設回到我們這一生可能有心跳的100年,針對已經過去三分之二的所有人,提升生命品質,應該比年輕人努力三倍,或是少努力三倍?

我是剩下三分之一人生的典型代表,時間到了就該把生命交給天,或是這一刻開始就把生命交給天?

所有的時間安排都連結到自己的幸福指數,即使是休假,即使去旅行,即使和三五好友一起共餐,我願意付出更多努力豐富自己的餘生。

幸福和健康相互輝映,體會人生最難定義的境界,這是上蒼送給我的禮物,我有責任把這份大禮繼續交給願意珍惜這份禮物的人。

 

由於生命受限,擁有生命彌足珍貴,思考如何讓餘生顯得更有意義之餘,斷食的禮物送到,我體會到這是價值連城的珍貴獲得。

推廣斷食在台灣相對容易,因為台灣有豐富的作物資源,台灣的全作物進入發酵的程序後,兩分禮物結合而成從事養生教育最珍貴的體悟。

「你如何能不斷食?」是深度體會斷食境界後的自我對話,「你為什麼不願意認真思考土地之所以需要休耕,以及人之所以需要熟練斷食的共同背景?」,這是我面對迴避或拒絕斷食的對象時,內心的真實聲音。

當我繼續體悟到斷食啟動了自我探索的歷程,所有生病的畫面逐漸清晰明朗,總結不停的吃和不停的生氣,繼續看到下一代的病容,繼續反思我們這一代的責任。

不瞭解身體需要維持自主的時間軸概念,就會不停的吃;不瞭解憤怒對於身體的傷害,就會不停的生氣。

那一條邁向生重病的道路就這樣被自己走出來,從來不會思考如何停損,從來不知道必須即時扭轉生命的走向。

 

當斷食成為一種話題,你很本能的告訴自己沒興趣,當周圍有人在斷食養生,你很本能的暗示自己前方有一個瘋子。

你不再思考,也不再有改變的動力,因為你所想到的都是自己的習慣和好惡,你不會想到下一代的需要,你也不曾想到自己的責任。

有一天你在天國,看到你的後代不斷食,眼睜睜看著他們的健康每下愈況,回想到不斷食的過去造就了不願意斷食的下一代。

如果你是一位願意學習的人,你會聽到斷食養生的資訊,如果你是一位關心環境趨勢的人,你會願意以身作則做該做的事。

假如人生進行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就到了該為後代做事的時候,就是該為自己的人生留下意義的時後。

把自己照顧好,把生命奉獻給下一代,我們都得留下正產值,不是指銀行存款,是指創造翻轉社會的力量。

 

台灣具備推廣斷食養生的條件,現代人都需要學習斷食,只有斷食能夠引導執行者發掘出自信,對於身體和生命不再恐懼害怕。

這一段話不是理論,是心得,是所有人都有機會經歷的實證,想像醫療所釋放出來的恐懼害怕,想像下一代傳承了我們的擔心憂慮,沒有人樂見這是我們下一代的生活樣貌。

你願意為這件工程努力嗎?做這件事最不吃虧的地方是先把自己照顧好,交給子女子孫的是你的心得和經驗,是你的親身經歷。

當我們把一群人的正產值累積成為社會的正產值,當社會的正產值繼續傳承下去,我們的子孫一定會繼續推行這個正產值。

不要再歌頌醫療了,民間最需要的是遠離醫療的自信和行動力,民眾最需要因為遠離醫藥而找到自己,也找到健康。

如果你依然懷疑斷食和健康之間的正向關係,建議你從學習到執行,景觀都在路上,體悟都在途中,你將體會何謂正產值。

 

(如果你讓孩子們的世界變得更好,你讓每個人的世界都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