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41》 人格特質
人會改變,外型會改變,行為會改變,脾氣會改變,個性會改變,以上都在我身上驗證,那麼,人有哪些方面不會改變?
構成人的最原始元素不會改變,也許是基因,也許是元神,也許是身上的所有生物設定,可以確定我們配合宇宙共生的方向不會改變。
決定改變的是大腦,因為思考而決定改變的是大腦,有時候是大腦收到身體的訊息,有時候是大腦收到元神的提示。
和身體對話是健康的門檻,是進入養生中道很關鍵的領悟,以我個人的實例,那是機會來敲門,我應了門,接受了機會的邀約。
我經常回想當初讓我扣下改變板機的動機,是我的人格特質?是我的機運?重點是意願引導我擁抱元氣,願意接受生命引導引領我迎接更有意義的人生。
想為自律養生的學員寫一篇稱讚文,在頻率共振中不斷見證我所欣賞的人格特質,就是「我要」和「我可以」,他們果決進入改變的康莊大道。
人對於環境或磁場會有所感應,以敏銳度來區分,有人的敏銳度很強,有人很弱。
我個人對於磁場有我的敏銳度,講話的口吻是一種磁場,肢體語言也是一種磁場,眼神是很好辨識的一種磁場。
人的身分或面具會造成誤判,甜言蜜語或釋出善意也會導致誤判,針對學員,我也會誤判,誤判的前提是每個人都有改變的機會,這是他的權利。
有沒有改變不了的人,我的觀察累積很多案例,的確有,在我透過人格特質做出結論之前,反覆驗證對方是否閱讀以及是否會深度思考。
閱讀強化思考力,睡眠充足也具備相同的成效,就在這兩者都缺乏的前提下,很多人開始倚賴藥物,因為吃藥而必須堅守必要的餐數,不思考的人就這樣形成。
無法理解醫療可惡的人終究無從理解身體的威力,以可惡形容,是因為摧毀太多人的生存信念,是因為削弱人類的生命品質,最可惡之處是沒有認錯悔改的空間。
把身體喚醒是斷食最直接的訴求,可是會有多少人在斷食的材料做文章,提出的問題都和斷食的動機無關,不是關心成本費用,就是關注味道,否則就是搬出聽聞負面的恫嚇。
有學員在學習和提問的同時,一直是以懷疑的眼光和我互動,我長期只有一個結論,他們不相信的其實還不只是我,是他們自己的身體。
這是一種人格特質嗎?我的結論在生病的結果,會生病的人都是充滿懷疑的人,會生病的人都是看輕自己的人。
當這種人格特質被自己堅定形塑,改變非但不容易,而且更加困難,從不相信自己的視窗看出去,既然沒有可以相信的人,只能選擇相信醫生。
在我的經驗值中,這很極端,卻是常態,另外一種極端是抓住機會勇於改變的人,這種人一樣極端,卻是人群中的少數。
你把三週斷食的議題拿去詢問路上的人,可能一百人得到一百個否絕,應該要思考的是,這麼多願意的人是如何集合在同一個環境的?
我因此著手思考人的分類,不是好壞對錯,就是人格特質的不相同,養生是一條孤獨的修行路,任何狀況都由自己承擔。
我所看到的就是願意承擔的以及會推卸責任的,每個人都自認是前者,可是當事情不順利的時候,在自我反省之前,有人先檢討了他人的意見和責任。
「那就從最簡單的開始吧!」,這是諮詢溝通後很常聽到的一句話,再次強調無關對錯,只是經驗告訴我成功機率不會太高。
對照問及三週斷食要如何進行的初學者,他們打破了我過往不鼓勵初學者挑戰高標的原則,對於動機明確而且意願強烈的眼神,我一律從善如流。
思考目標和思考困難不同,思考21天後的人其實看到的是2100天之後的自己,考量一天沒吃有多困難的人只看到明天的自己。
2100天是六年,斷食的養成引領我走過三階段的2100天,建構以終為始的環境需要有長程視窗的人共襄盛舉,人格特質可以塑造,也可以培養,也可以透學習之後,華麗變身。
(如果你具備紀律、動機和決心,沒有不可能完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