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32》 我懂你
人生會有多次離開一個處所的經驗,上班工作的地方或尋找靈性寄託的場所,或者是和相愛的人分手後必須離開兩個人居住的家。
對或錯只有自己清楚,做決定的時候是否成熟是關鍵,我個人最有趣的際遇是錯誤的決定連結到對的方向,衝動的選擇竟然寫出最理智的劇本。
對於頻率最有感覺的經驗從醫院說起,那是我選擇投胎的地方,卻是我急欲逃脫的環境,看不到另外一個空間的我,深知醫院很不乾淨。
退伍的時候你問我哪裡不乾淨,我會說醫院裡面人的念頭不乾淨,因為我服兵役的軍方醫院就讓我看到一大群心眼不正的嘴臉。
比較成熟之後,我開始對談話對象的目的性有感應,也逐漸練就透過眼神看到對方意圖的能力,在人性的攪和中繳了不少學費。
在一個不是我能作主的地方,當發現頻率不對,當感覺磁場不合,經驗是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我掉頭走人。
在我開始嘗試寫作的初期,還不在養生保健領域,曾經有一位很有名氣的雇主找我去工作,一個月後發現薪水與當初承諾的不一樣,我隔天就沒去上班。
沒錯,我很衝動,年輕時也很情緒化,可是骨子裡討厭虛假文化的尺度一直沒變,活過一甲子後,除了厭惡虛假,更厭惡銅臭味很重的人和環境。
長期和我母親有隔閡,因為我的衝動經常導致收入不穩定,不擅理財的我更是把生意經營得總是捉襟見肘。
和富裕無緣的人生究竟要讓我學到什麼?寫這一段,不是酸葡萄,是我真正理解人性和健康之間不可切割的關係。
我不是意圖詛咒有錢人,是希望有錢人能更看淡錢財,不要炫耀自己的財富,也不要輕視比你窮困的人。
除了確定金錢買不到健康,我更加篤定富人容易對養生失焦,因為在用錢解決困難的經驗中,會持續遠離自己的身體。
幾年前到中國講授養生,教材裡面一直有日本蘋果爺爺的故事,這則真實故事被我講得很傳神,重點要帶到故事主人最終對於土壤的領悟。
森林對比自家果園,大自然孕育對比人類的巧思,我想強調的是天然食材對比我們今天所吃的精緻美食。
疫情期間,我聽很多學者的演講,意外聽到加拿大植物科學家蘇珊希瑪爾的演說,我在線上讀書會隨即分享給自律養生的學員。
主題是森林的資源分配,從母樹如何分配資源給子樹,到土壤裡面的細菌如何協助樹木運送它們所需要的營養素。
植物懂利它,低等動物也懂,這是學習養生的你我都可以體悟的知識,可是人不懂嗎?我們懂,問題是我們做不到。
你想到答案了,沒錯,就是人的私心,就是人太傲慢,我從原生家庭中體悟這些人性,繼續從社會習題中學習看穿這些人性。
曾經,我認為養生最後一塊拼圖是斷食,後來追加細菌,又一度追加脂肪,結果這一段修鍊把我帶到最終的關鍵拼圖,是有行動力的利他。
看到一位學者以「我們虧欠未來什麼」為題出書,我愣住了,這一直是身為戰後嬰兒潮一員的我對於下一代的重度愧疚感。
你可以從都會區的房價體會到什麼?和仲介業年輕人接觸一陣子,發現他們腦袋裡面除了錢,沒有其他的元素,我的檢討是:他們有錯嗎?
完全沒有經過完整人體實驗證明安全性的疫苗就這樣打到嬰幼兒身上,大人們可以自私到只要有錢,別人家孩子的命都不是命。
這個社會病到令人厭惡,可是我並不是對國家社會的未來悲觀,還是有事情可以做,依然有任務要去達成。
講這麼多,和養生有什麼關係呢?告訴你,最近在路上隨機幫陌生人拍照的那位雷先生給我重大的體悟,那是一種最便捷的利他,這個人的身心建立了我們所無法感受到的喜悅。
有興趣深入嗎?一起來討論吧!突破同溫層的典範就是這位勇敢攔住陌生人的雷先生。
我們總是在極度在意他人眼光的框架中尋找慰藉,養生計畫最終不是敗在你習慣顧影自憐,就是習慣孤芳自賞,看到想到的都是自己,那個不是你自己的自己。
(我們靠所獲得的維持生活,靠所給予的維繫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