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健康故事,你想到什麼?一個病重的人奇蹟式的康復,這是一般健康故事的走向,可是獲得健康有各式各樣的版本,試問,你曾經相信哪些版本?

最常聽到廠商的版本,一般是明星代言的版本,或者是直銷公司的版本,一般是直銷商的見證版本,民間還會流傳名醫的版本,就是讓很嚴重的病人死裡逃生的版本。

聽了很多別人的故事,似真又似假,沒有想過可以撰寫自己的故事,沒有想過自己可能成為故事的主角。

想起依稀還有印象的夢境,身旁出現的人似乎不按牌理出牌,沒有往來的人出現了,根本早已忘記大名的朋友出現了,好逼真寫實的夢境,在夢裡的我們不曾有片刻懷疑這只是一場夢。

夢是假的,編劇是夢境中的自己,想起那些結局不美好的實境,真希望那一段人生劇本不曾發生,最好有些實境也是假的。

最有趣的是一生都在演別人指定的自己,自己的生命是別人下的指導棋,人生故事的導演和編劇是父母。

 

食安最常成為頭條新聞,有一種新聞這樣詮釋,有人去壽司店吃生魚片,結果染上血吸蟲,造成好長一段日子老饕不敢吃生魚片。

食客吃生魚片染病是真的,故事的真相是生魚片不能吃,還是日本料理不該賣生魚片,相信這不是老饕的觀點,卻是從來不吃生食的人的認定。

應該是機率很小的生魚片有寄生蟲,這是店家的衛生條件決定,還是運氣來決定?

這是一種健康故事,不,是不健康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生魚片,還是寄生蟲?

類似的新聞處裡角度就是不可靠的故事版本,因為焦點既不是寄生蟲,也不是生魚片,是免疫系統。

新聞遺漏掉的部分,是隔壁桌的食客也吃到血吸蟲,結果被身體於隔天送進糞坑裡,躺在化糞池裡面奄奄一息。

 

有疫情以來,新聞不斷釋放類似的暗示,應該說是明示,就是某某人因為沒有打疫苗,感染到變種病毒而過世。

故事的焦點是病人死了,還是病人因為沒有打疫苗,因此他死了?

活的人接收到的聚焦不會是有人死了,那是一位不認識的人過世了,我們留下印象的是去打疫苗,不,趕快去打疫苗。

有一陣子,民間打疫苗的人數快速降低,因為疫苗的後遺症在民間盛傳,這時候,新聞這樣描述疫苗:打疫苗可以防重症。

疫苗和重症連結,相信所有免疫學者都始料未及,何謂重症,民眾各自解讀,反正不想得到重症的人都趕快去打疫苗,這是故事的版本。

當民眾都知道打疫苗不能防止感染,防重症之說甚囂塵上,編故事的人是誰,歷史上應該要留下他的大名,可是這個人心中知道,那將是臭名。

 

好萊塢製作人羅伯艾文斯(Robert Evans)說過「每個故事都有三個版本:你的版本、我的版本以及真正的版本。」

對於醫療不再信任的人都奉勸要聽到第二意見,甚至是第三意見,因為三位醫生出現三種診斷,你是病人,會懷疑誰的版本才是真的版本。

有沒有可能,三種版本都不是真的版本?也就是說,有沒有可能,三種診斷都是誤診?

診斷是一種版本,治療又是另一種版本,因為診斷對不代表治療方式,就病人的立場,他最需要知道的是正確的診斷,還是最有效果的治療?

有一種邏輯很少被一般人關注,醫師不清楚病如何形成,對於治療方式卻是極度的篤定,類似的故事版本,你最常聽到哪一種結局?

日本醫生近藤誠說「醫生比黑道、強盜更為惡質」,他還說「九成癌症越治療命越短」,這也是一種故事的版本,重點是,你相信哪一種版本?

 

你最相信醫生的版本,或者是馬路上的版本,或者是我們主張的,身體所陳述的版本?

健康故事最後要驗證的,就是真的自己所寫的版本,當你越瞭解自己要什麼,越能活得健康,而且活得有骨氣。

有人不一定活很長,但是可以活得很有價值,那也是一種讓自己了無遺憾的版本。

人經常看輕自己,甚至貶抑自己,因為活在比較的環境中,因為比較成為一種慣性思考,這種劇本演得是假的自己,是少了奮力一搏的版本。

演出不一樣的自己是一種振奮人心的健康故事,通常勵志的故事也會是健康的故事,是留在人們心中的優質版本。

千萬不要讓別人看扁,千萬不要讓醫生決定你的死期,被人看衰的版本都是不應存在的版本,是應該被唾棄的版本。

 

(人們會忘記真相,但是他們會記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