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到人間學習兩件事,不是只有這兩件事,卻是被賦予的任務中很重要的兩件事。

學習生病是第一件事,所謂學習包括觀摩、觀察,學習不生病是第二件事,就我的生命軌跡分析,這件事的難度很高。

生病分成兩種層次,生小病和生大病,姑且把大病定義在必須住院接受治療的程度,這部分我沒經歷過,可是小病的經驗豐富,包含急性腸胃炎和蜂窩性組織炎。

由於學習的目標明確,投胎的目標就顯得格外重要,當然要距離醫院越近越好,我很聰明,選擇診所,住家就是診所。

我出生的地方在住家樓上,樓下就是父親的診間,父親開診所好幾年了,這個目標沒有失誤。

診所雖然只能觀摩小病,成長過程也目睹祖父祖母的慢性病,很小就知道癌症和糖尿病,如果慢性病有遺傳指令,我理應留意這些重症在我身上發生的可能性。

 

熟稔遺傳基因與環境和疾病之間的關係,體會也很到位,我根本不會在乎父母親或是祖父母生過什麼病,我很確信病痛源起於生活作息不佳。

領悟疾病形成到一定的程度,我開始反思自己從小經歷的每一個環節,主要是家庭的價值教育所帶給我的影響。

由於成長環境存在被社會關注的背景,我在嚴厲的家教中長大,姊弟四人從小練就規矩的舉止,不會吵鬧喧嘩,應對進退很得宜。

可是家教不代表身教,我從小目睹長輩之間的情緒對立,大家族內部難免發生的各種爭執在我家都沒有少過,很小就看懂婆媳和姑嫂之間嫌隙的由來。

在不成熟的心靈種植怒火的結果,進入脫離父母親管教的大學生活,在我內心深處的無名火逐漸發酵,遷怒的對象經常是照顧我生活起居的大姊,和大學親近同學之間也不時會有情緒上的對立。

婚後進入忙碌的創業階段,不成熟的怒火更加肆無忌憚,承受我情緒的又是最親近的伴侶,我的妻子。

 

常覺得自己年輕時是個壞人,即使在職場的形象是個超級好人,根據我此刻對疾病的瞭解,有時候不禁懷疑,當年的我為何沒有倒下去?

回想怒氣衝天的那一刻,似乎身上還出現另外一種指責聲音,自己都知道這是很難善後的舉動,為何多冷靜幾分鐘都做不到?

在工作場合不會顯露情緒,被壓抑的情緒都帶回家,可能訴苦,可能發洩,在工作家庭兩邊都不歡喜的情況下失去應有的理智。

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潛意識中不斷有要我改變的提醒聲,終於在人生首度掉入谷底的那一波,不到四十歲的我開始靜下來閱讀。

沒有拾起書本,我幾乎深信人生會被自己終結掉,結果生命際遇出現很多位貴人,即使目的不一樣,奇特的緣分引領人生的走向,燃起我動機的是一本闡述益生菌的原文書。

就是很典型關起門又開了窗的劇本,我為自己開創了一條路,路上要有讀不完的書以及交不完的朋友。

 

斷食要親自經歷,生病何嘗不是?前段的小病可以成立,也算合格,後段的怎麼辦?透過思考明辨,試圖深入每一位重症患者的內心世界,既然沒生病,也明白生病的因果,可是我得更加了解生病的心境。

奇妙的是,不斷出現讓我灰心喪志的事情,不斷有試圖澆熄我鬥志的人事物,我和自己對話,知道這是生大病的考驗。

這種心境可以用另一種面向來說明,年紀越大,距離病痛就越近,也就越需要比年輕努力,工作上的難度也會需要更高張力的試練。

學會平心靜氣面對每一件足以讓過去的我發脾氣的挑戰,即使對面有人已經齜牙裂嘴,我還可以勒令記憶中不成熟的靈魂回到座位上坐好。

回到投胎小診所的那個決定,或許在下決心之前,即將會遇見的人都被自己掌握,曾經提醒自己要挺住,提醒自己永遠不要忘記初衷,最後那一里路不能倒下。

遇見斷食是人生的必然,扛起斷食推廣是燃燒鬥志的決定,可是斷食終究不代表養好身體的全部,這一條不生病的道路還有很多學分要修,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任何在怒氣中開始的,將在羞愧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