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整年的書市,不時就聽到有人在推薦《我可能錯了》,這本書隨意讀可能就好像讀某個人的傳記,用心閱讀之後,感動至極。

聽到有人在事業正達顛峰狀態時,決定去泰國深山當僧人,而且一待就是十七年,我們最常有的疑惑是:他當時在想什麼?或者是:他怎麼了?

我有一個朋友,長年做一件讓我深覺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就是背起行囊,一個人飛到眾人不常去的奇怪國家自由行,我也曾經這樣思考:他怎麼了?

不是你我熟悉的世界才是世界,不是你我熟悉的行為才是行為,我經常在閱讀的時候感受到自己的狹隘,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很無知,永遠是那隻井底的青蛙。

說起來好笑,「井底之蛙」最早是我父親送給我的警語,就讀高中的我勇敢對父親坦承自己似乎對某個女生有好感,結果老爸極度輕蔑的帶過這四個字。

從世界的格局,我可能就是那隻涉世未深的小毛驢,什麼都不懂,哪一天,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可能都還在狀況外。

 

提到僧人,不禁回想起好久之前有一波剃度出家潮,記憶中,很多女生似乎很有默契的決定離開凡塵。

或者,你我都曾經衝動中動過類似的念頭,甚至在賭氣中試圖傷害自己來爭取旁人的注意,只是當看到別人付諸行動的勇氣時,對比自己的懦弱,真是汗顏。

只有想法而沒有做法是一種人的常態,只會計畫而缺乏行動力是人的通病,因為恐懼總是凌駕動機,因為陌生總是令人卻步。

令人不解的是有行動力的個案,他們的勇氣從何而來?他們何以如此果決,就是要大膽的挑戰如此陌生的未來?

閱讀尤虹文寫的《因為身體記得》提升了我對於靈性力量的領悟,我用自己的觀點記錄她的個案,原來靈性的強烈感受牽動了憂鬱症的引爆。

心智和靈識之間溝通無礙,唯獨強弱展現在每個人身上都不盡相同,當你強烈收到靈性的指令,原來那是靈性過往的經驗羅盤。

 

當你生氣了,身體就記錄了,因為心痛,因為不開心,靈性也記錄了。

動怒,不只是認知意識的範疇,牽動了靈性,也牽連到身體,不是只有大腦有記憶,身體在記錄,靈性也在記錄。

對情緒的怒吼有所領悟,因為知道情緒和組織異常之間的連動關係,領悟到生病或不生病之間存在清晰卻不容易駕馭的十字路口。

身心靈三者之間的對等互動關係是如此的令人捉摸不定,可是身為人,不時都會感受到那種神奇的力量存在,不只是身體有力量,靈性也不時在表達其訴求。

身心靈是多麼浩瀚的世界,渺小如我,如何能穿透如此神秘的人體組成?

當身體透過疼痛表達其基本訴求,好比靈性透過覺悟在指引人生方向一般,我們的心智要如何理性解讀來自身體和靈性的聲音,基本面,隱藏著生命的大方向。

 

《我可能錯了》作者在扮演僧人十七年之後還俗,我從力求平衡的角度看待他的選擇,我深信他的身心靈達成了和解,那是生命必要的出口。

《假面恐懼》、《心靈更勝藥物》作者麗莎藍金也有收到靈性聲音的故事,她也是把多年工作所累積的成就和財富全數歸零,角色和生活模式從頭開始的勇氣案例。

蘭金寫過這樣一句話:「身體是所有健康生活面相平衡的總和」,她設計了一個稱之為「整體健康石堆」的概念圖,外圍是愛、服務、感恩、愉悅,十顆石頭在裡面堆疊成穩定的平衡,從下往上,分別是內在明燈、工作/人生意義、人際關係、心靈、創造力、性生活、環境、心理健康、財務、生理健康。

唯一必須特別提出來說明的就是所謂「內在明燈」,它就好比那顆照耀海面的陸地燈塔,在我們內心某處監控並且糾舉我們的負面意識和自我批判,我個人從對等的角度看待這顆明燈,它是身心靈對等互動的平衡力。

我不想讓工作剝奪我的生活平衡,我不想讓財務壓力剝奪我的健康,我的內在明燈不停的提示靈性的聲音,它同時也不斷在呼籲我妥善經營人際關係的圓滿。

每個人對自己都存在某個面向的陌生,也都對於更好的自己有所期待和憧憬,對等的概念和需求不斷在我內心盤旋,包括生命中和我互動的每一個人之間的對等模式,從獨善其身到兼善天下,我們對於內在明燈的需求是如此的強烈。

 

(勇敢,而且承擔風險,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取代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