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大學的時期考上駕照,大學畢業服兵役階段擁有人生第一部汽車,至今已經有超過40年的駕車經驗。

我有過五部車,兩部使用超過十年,目前手上的這部車也已超過八年,開起來還像新車。

我曾經跟兒子談下一部車的選項,事過境遷,領悟到向人格不夠成熟的下一代談這個議題不是很妥當。

為什麼談車?曾經聽說男人的第二張名片是車子,有車對熟練駕駛的人來說有其方便性,問題是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有車等同負債。

從車子落地後的折損分析,貸款買車就是雙重負債,在我個人的經驗值中,方便性抵不過負債,負債買車是一種奢華。

以前很少搭公車的我,如今外出交通工具第一選項是公車,使用政府給的交通費不是重點,是方便,汽車則是必要時使用。

 

先談擁有的意義,在生活中有用得到的擁有和用不到的擁有,前者譬如說我的家用電腦,幾乎每天都要使用,後者譬如還掛在我的衣櫥中,可是我很確定不會再穿的衣褲。

或者,可以把擁有分成實質的擁有和為了其他目的而爭取到的擁有,再舉車子為例,代步和安全性考量為基本需求,身分的彰顯或炫耀的需求就不一樣。

把實質的擁有放到我們的身體,身體的機能是養生的主要依靠,當我們為了口腹之慾或病症的治療而囤積食物和藥物的毒素在身上,我們不再擁有健康的身體。

社會價值物化了我們的需求,當人們所思考的主軸都是物質面的擁有,捨棄掉的幾乎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擁有。

身體是我們用得到的擁有,食物或許是,或許不是,看我們怎麼把食物的價值運用到身體裡面,如今,人們腦中所期待的擁有是藥物,不是身體。

社會教育貶低了身體的價值,無限放大醫藥的價值,人們如今擁有恐懼、害怕、仇恨,不擁有健康。

 

有一種金融產業的交易工具叫做信用卡,顧名思義,信用卡的使用原則是信用,不是金錢,不是額度,可是有多少擁有信用卡的人只問額度,不問信用?

20多年前,國內一度興起另外一種稱之為現金卡的交易工具,擁有卡不代表擁有錢,結果造成金融市場一陣混亂,因為擁有者物化了銀行賦予的額度。

物化是現代人對於擁有的重度誤解,「身外之物」的提醒猶言在耳,可是就是要追逐,就是要擁有,而且越多越好。

只要是擁有之後隨即出現不滿足的欲求,這樣的擁有存在不當的誘惑,擁有者要三思,追逐者要慎行。

人身和人生都不是無限的存在,代表這是一趟珍惜擁有的修行路。

我個人從身體的擁有去思索身為人的擁有,進一步思考這一輩子應該珍惜的擁有以及不應該追逐的擁有,結論是根據身體的擁有定義生命的擁有,同時根據生命的擁有珍惜身體的擁有。

 

在擁有的思考中逐步推翻自己早期所接收的價值教育,在對未來的憧憬中,赫然發現那是物化思想的投影,那個未來只是想像,並不存在。

深入觀察飲食人生,看到未來世界的模糊和空洞,清晰可見仰賴藥物維生的未來和臥床的未來,根本就是消失的未來。

想想那個沒有未來的人生,想想你我的人生都不再擁有未來,因為現在都不真正擁有,如何預期未來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上?

想起很早期的一本全世界的暢銷書《活在當下》,英文的原名是「真實的片刻」,我深信作者看到一個顧此失彼的世界,只想擁有,不願付出。

再度想到全人類對於身體之道的陌生,對照我從小生長的那個只崇尚名位和功利的醫療環境。

我問自己值得擁有什麼,與其說健康的身體,不如說真實的現在,我期許是可以把現在經營妥當的價值排序,又回到心中不斷敲打的那個聲音:「做該做的事」。

 

我們都必須為現在注入真實的元素,當你聽到斷食的訊息,當你也收到身體告訴你要斷食的聲音,回應這件事的態度是現在,不是未來。

你懂的,沒有現在,哪有未來?沒有現在的改變,哪來未來的美好?

這個時候再問自己值得擁有什麼,不停的追問下去,如果你預期自己勇敢的回答「健康的身體」,那麼更精準的答案就是「現在」。

有不少朋友曾經這樣對話:「等我身體有狀況的時候再請教你」,只能說,他們看待人生的聚焦有很大的謬誤。

可是這些對話卻實質反應八成現代人的生命寫照,被他人控制的人恐懼改變,被藥物掌控的人生無從改變,被自己耽誤的人生放棄改變。

你值得擁有什麼?每天不厭其煩的問自己這個問題,你不致於看到自己逐漸不堪使用的臭皮囊,而無動於衷。

 

(在你完全擁有生命的掌控權之前,你會不斷追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