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那麼難,你為何要這麼辛苦的推廣?」,類似的問題我聽過數十次。

我並不否認推廣斷食有其難度,必須說,困難是經驗累積後的體認,可是經驗卻是擊垮困難的利器。

從分享經驗的角度,嚴格說沒有所謂的困難,就是講述,就是分享,就是誠懇的告知。

如果我不需要近距離輔導,應該就沒有困難的顧慮,就好比到各處去演講一般,講完就走人。

偏偏斷食的教育不能只是授課,最關鍵的步驟是陪同學員經歷,而且不能只是我一個人陪同,最好是有一群人陪同。

如果推廣斷食是宗旨,也是不變的教義,就需要建構一個落實斷食的環境,一個體驗斷食的情境。

 

學斷食不是要學多少專業知識,是清楚自己為何必須熟練斷食,是明白沒有病痛的目標和斷食的關係。

累積將近十年的輔導經驗後,我調整了教育的內容,因為發現沒有動機就一切枉然,因為發現沒有環境的陪伴就沒有堅定的動機。

寫過不少有關動機的文章,動機很奇妙,有可能幾十年不存在,突然就莫名的出現,我長久觀察不願意斷食的人,他們執意不相信斷食和健康的關係。

我的動機從好奇到愛自己,不少人問我是否因為生病而投入養生教育,畢竟有不少因為生病而領悟自然養生之道的醫界人士,他們的故事裡面,生病的確提供改變的動機。

如果每個人都需要熟練斷食,哪些人是可以被喚醒的對象?哪些人是值得提供資訊的對象?

嚴格說,這不是很容易回答的問題,十多年的斷食教學輔導經驗,有自信的人是我的歸納,也就是聽懂了馬上做,而且相信自己做得到的族群。

 

相信自己的人一旦接受斷食,他們不僅執行率高,成功率也高。

想幫助這些人,必須發掘出他們,找到他們,然後協助他們,因為斷食會讓一個人徹底脫胎換骨。

也有人不解為何要持續開斷食的課程,既然斷食的動機在有自信而且願意嘗試的人身上,課程就是和這些人連結的機會。

課程的重點就是把學習者的動機勾引出來,連結到遠離病痛的終極目標,他們都是先清楚目標,接著確立動機已經成形。

健康無病痛只透過大腦的認知去描繪,目標會顯得模糊,這就是崇尚主流醫學的民眾最大的困惑。

只要清楚生物設定,對於人體的進化層級絕對的信任,進一步清楚身體需要能量和自主空間的最大原則,信任身體就不會是難事。

 

書需要連結讀者,課程需要連結學員,這條路上從來都不缺願意學習的人,只要願意付出,推廣的對象和機會就不斷出現。

有人把我的工作解讀成困難,類似的觀點讓我更加明確這份工作所需要的態度和條件。

如果授課老師不進修,我相信前來學習的學員會逐漸遞減,我很慶幸,因為進修不是功課,是興趣,是我營造心流的習慣。

這份工作的困難度則被進步的喜悅稀釋掉,每一年回顧自己由工作而產生的文字,總是慶幸自己練就了一種隨時保留靈感的態度。

如果我的工作有所謂「市場」,真正意義是推廣的對象,光是台灣就足以讓我喜悅的推廣,而且將會一年比一年還要熱絡。

以「藍海市場」的概念分析文明世界接受斷食的潛力,預見2024和2025的忙碌,樂見自律養生的支持者會倍數的成長。

 

斷食很難嗎?如果斷食很難,那麼活著才難,因為斷食是一個簡單的決定,活著要面對很多複雜的問題。

你得從生命的層級去欣賞斷食,斷食讓你找到和自己深層對話的路,老天爺早已設定這一條最簡單的道路。

人是情境的動物,感覺斷食很難是你身處的情境充滿了誘惑,當你進入斷食的情境,竟然不再是簡單或困難的研判,而是感恩。

人生旅途多少會經歷做對決定的慶幸,你可以覺得自己很棒,你也可以對自己充滿感激,斷食除了是正確的養生方向,它有機會讓你找到自己、認識自己。

人生走了很長一段路之後,施比受有福是一種體會,讓他人快樂是讓自己快樂是一種體會。

當你把身體60兆細胞看成你服務照顧的對象,斷食就是讓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快樂的過程,也是你找到快樂的途徑。

 

(快樂之道是讓他人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