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會忘記蘋果新手機上市的盛況,果迷漏夜排隊就為了擁有新機之後淘汰舊機。

已經很好了還要更好,已經有了還要增加功能,從心理慰藉的軌跡似乎看到某種程度的療癒。

曾經聽一位女性友人提到她購買新衣的原則,就是一換一,一件新的進就必須有一件舊的出去。

物品成為現代人的空間填補,來自於廣告,來自於促銷,來自於比較,來自於貪婪,不解自己居然曾經身陷這種病態。

消費具備療癒作用,可是無止境的消費暴露出上癮的消費行為,回想起我年輕時收藏唱片的行為。

對於領悟人生有一種觀察,還在收藏的還沒悟到簡約的道理,還在關注百貨公司折扣戰的或許還涉世未深。

 

購買行為的前後都是堆積,房子越大越有堆積的實力,住過大房子的我感悟不可謂不深。

現代人渴望有大空間,沒看到的是空虛,沒想到的是閒置,沒預料到的是伴隨而來的不滿足和不快樂。

空間和物品是否有讓你聯想到什麼?科技和網路?如果把焦點放在醫療,你看到了什麼?又看懂了什麼?

更先進的手術?更進步的治療方式?更有效果的藥物?可別忘了還有更精密的檢查儀器?

回到病人的期望,那充滿想像的療癒空間,是交給藥物囤積的空間,也是交給藥物測試的空間,當然還有醫療科技無窮盡的救命潛力。

人類在擴大生存空間的同時,遠離了自己,在接受醫療無窮發展空間的同時,失去了自己。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不斷離間自己的環境,美其名科技,美其名發展,多屬民眾看不到那是一種掩蓋無能的伎倆。

醫療無力處理的病症太多,那是本質的問題,那是倒果為因的問題,那是邏輯錯誤的問題,那是頭痛醫頭的問題。

療癒從來都不是傳統西醫的能耐,我陳述的是很根本的事實,不是對醫療的批判,療癒一直都是身體的權限。

不明白真相的民眾長期成為消費刺激的囊中物,癌症確診者自願成為新藥的白老鼠,慢性病患者不斷期望這一次的新藥正好是人間最驚奇的仙丹妙藥。

從教育的角度是不停的死當,怎麼補考都過不了關,好在閱卷老師是自己人,治療由他們定義,療效如何也是他們制定標準。

「醫」的領空被無限放大,不管什麼醫,只要是醫,民眾就買單,真正的身體醫生沒人理會,真正的療癒能耐也沒有人理解。

 

醫生不信任身體,那是醫學教育的產物,那是極為可怕的現象,我們讓不懂療癒本質的人介入我們的健康。

當我聽到預防性手術這樣的說法,那是失控的價值觀,醫生提早摘掉病患的膽囊,醫生提早在病人血管內安裝支架。

電極被安置在巴金森病患的腦部,每五年要更換遙控器,接著繼續發展到更小的晶片,在我們盛讚科技進步的同時,繼續忽略疾病的本質。

病人急需能安頓無法控制的四肢,科技果然有無窮的發展空間,這是針對症狀表現,不針對病情產生的源頭。

這種主隨客便的醫病關係很耐人尋味,醫療一味滿足病人的需求,只要滿足需求,不需要知道原因。

這樣發展下去的結果,你能想像嗎?大家都不再追逐真相的結果,世界將變成什麼樣貌?

 

疾病的本質在身體的失衡,身體之所以失衡源起於大腦的失常,而真正失常的是環境,各種商法充斥,各種號稱專業的說法充斥。

從環境反推教育,再從教育看到環境,繼續從不想知道原因的病患反觀不需要探究原因的醫生。

眼前的所有發生就很合理,醫生不斷明示也暗示病患只會更壞不會更好,所謂的預防性手術就是源自這種思維路徑。

因此在現代人的養生概念中存在一種接受外力診療的需求,自己沒有能力,必須仰賴外力重建健康。

目的是獲得療癒,結果就是每一刻都進行對照與比較,好比減肥要量測體重,每天都要確認那個關鍵數字。

絕症因此而定調,不會好的慢性病因此而定義,民眾面對提供恐懼素材的工廠,不憂鬱也會憂鬱。

 

斷捨離之所以會形成風潮,減法人生之所以被接受,因為方向調整之後,看到幸福的指標。

不只生活空間要刪減,身體空間也需要刪減,因為在我們的經驗中,這才是信任身體的道路,要認識身體也只有這條單行道。

因為,療癒是身體的天賦,健康是身體的天職。

 

(醫生處理治療,大自然經手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