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059》 餘生
有一種書在一般人的認知中屬於哲學書,在我個人的解讀則是生命書。
其實是什麼或稱呼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閱讀者可以從中獲得什麼,說獲得什麼或許還很淺,應該是啟發了什麼,因此而改變了什麼。
類似的書籍會在一個主題會合,有一種殊途同歸的意境,他們都在「人為什麼而來」以及「要往哪裡去」做結論。
每一位早已為自己的生命意義定調的覺悟者都有不算短的摸索期,平均40年,我個人的經歷則多耗費了10年的碰撞和覺醒。
「我們都是前來幫助人的」,聽到這個聲音的時候,我已經接近50歲。
領悟「人必須提供旁人正向的改變力」,我已經過了半百。
曾經在課堂中告知學員課程中的資訊都屬於我的,你做了之後才有機會轉成屬於你的。
記在筆記上面的是文字,拍在手機內的是圖片,這些都不是行動,也不是領悟。
有八成的學員停留在文字和圖像,另外的兩成又分出八成的產品使用者,無法讓自己改變的人就不具備身教的實力。
與其說強調行動的重要,不如說行動前的思考更重要,幫助自己都如此困難,請問要如何累積幫助人的實力?
現代人逐漸失去系統性思考的能力和機會,由於訊息來源太多太廣,認知停留在資訊收納,行為停留在消極被動。
「忙都忙不完了,哪還有時間思考其他的事項?」不論這句話只是腦袋裡面的反應,或你真說出這樣的話,代表你還在摸索生命的去處。
生命很短,雖然這是共識,但不代表我們的行為有所反應,如果你依然從工作中累積了很多負面情緒,那麼你的生命還處在耗損的狀態中。
我是耗損生命的過來人,領悟之後努力的修補,覺悟之後嚴厲要求自己不能再走回頭路,因為生命的去處清晰明朗。
摸索即使是必要的過程,我們都必須適時掙脫,而掙脫的背後一定有聽到生命的呼喊和召喚。
影響我們生命路徑最深的是家庭教育,我母親的價值觀拖累我很長的人生路,這種說法不是責怪母親,那是我的生命必經的考題。
有一個議題屬於深度思考的範疇,我說的是選擇,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我們總是忽略,即使結果不圓滿,也是自己的選擇。
母親和我的關係有選擇也有宿命,即使在她生命後期對我多所責難,那也是啟發我繼續走自己該走的關鍵,因為我懂她,也懂自己的選擇。
這一刻,有人稱當下,有人說真實片刻,在每一個這一刻之後,就是餘生。
我們可以把餘生定義的更充實豐富些,餘生可以很短,也可能比你的想像還要長。
或許把確實聽到生命的召喚定義為起點,或許把自己的生命意義昭然若揭那一刻視為起點,或許就在和靈性意識完全融合那一刻才起步。
生命確實有其受限,可是生命也實質無限,從有形看無形,也從有限看到無限,這是我們可以為餘生做出定義的方向。
「我發現若你能辨識出自己與『無限』的關係,便更能感受到『有限』其實別有風味。」
歐普拉這一段話出現在她書上標題為「請守護你自己的時間,這是你的人生。」內,我深信過了半百的人閱讀這段的感受絕對不同於年輕人。
以我現在的年紀,再活30年是否有機會,我給自己肯定的答案。
再追加個10年就超出合理推估,畢竟生命旅程的前期有很長一段時間遠離健康的主軸。
我對於養生的認知是全力做該做的事,事實上該做的事都是呼應身體而做的事,至於結果如何就交給老天。
假如上蒼願意給我足以讓我全力奉獻志業的人生,深信自己可望記錄更精彩的養生和生命體悟。
生命的每一刻可以都值得珍惜,也可能充滿悔恨,決定在腳底下的路是否屬於合乎自己生命定義的路。
我們的雙眼得連結到他人的需求,我們的智慧得連結到他人的缺失,我們的能力得連結到他人的勇氣。
讓自己的餘生更加精采豐富,我們得先找到自己,然後很努力的去幫助別人找到他們自己。
讓餘生成為有意義的餘生,讓餘生成為留下典範的餘生。
(讓你的餘生成為你生命的精華)